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盱眙古稀老人自办“法治书屋”13年

 

  ■通讯员 丁立高 记者 杜勇清

  近日,一辆装满法治书籍的农用三轮车驶进盱眙县黄花塘镇新街村。20多分钟后,车上的图书全部被搬进了一幢三层小楼。这幢楼既是该村居民万从庭的家,也是他自办的“法治书屋”所在地。

  今年年逾古稀的万从庭自2005年起,拿出自家三层小楼中的两层,加上自己收藏的近万卷藏书,创办了一个免费向全镇居民开放的“法治书屋”。据统计,“法治书屋”开办至今13年来,当地及周边群众从“法治书屋”借阅法治图书达7万册次,万从庭从未收取一分钱。

  万从庭当过兵、做过基层司法行政干部,对农村普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有感触。“农村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当事人不知法、不懂法造成的,广大农民一旦掌握了法律知识,就会自觉地依法办事,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万从庭说,创办“法治书屋”是他多年前的一个夙愿。

  2006年,万从庭从《新华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得知全省开始实施“法治书屋工程”。这一消息让他兴奋不已。随后,万从庭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提出申请,希望利用自己的藏书和上级部门配备的书籍,办一个“法治书屋”。万从庭的想法得到了县、镇两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

  “梦想很快变成了现实,”万从庭告诉记者,创办“法治书屋”的想法得到认可后,他利用自家三层楼房中的两层,建立起了全县第一个“法治书屋”,所供应的书籍不光涉及法治类,还包括农业技术、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总共有20多个书架。

  “法治书屋”建成开放后,万从庭一门心思扑在“法治书屋”书屋里,从图书编目分类,到进进出出的借、还登记,全部由他一人承担。对老百姓需要而书屋又暂时没有的书籍,他一一登记下来,想方设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在管理好书屋的同时,他主动上门把好书推荐给村民,义务宣传法律知识,讲解农业生产新技术,尽心尽力为农民服务,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短短一年时间,万从庭的“法治书屋”名声大噪,前来借阅书籍的老百姓从本镇扩展到周边镇村,而这个“法治书屋”被盱眙县命名为全县“法制宣教点”,万从庭受聘担任县法制义务宣传员。

  2016年,万从庭被评为“江苏省百佳法治书屋管理员”。去年,他创办的“法治书屋”被江苏省文明办、省关工委联合授予“校外辅导站”称号,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