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莹莹 通讯员 徐晶晶
水上淮安,创新体制机制,融合“五位一体”,打造样板河道,初步形成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淮安模式。
一年以来,淮安7176名“河长”走马上任,向治水顽疾重拳出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洪泽湖非法采砂船全面“清零”,5亿元渠北运西片区水系连通、1.95亿元金湖引水润城等大体量生态工程加速推进,市县两级河长巡查交办问题500余件全部实行销号管理,河湖“三乱”重点问题得到有效遏止。
建章立制
破解“九龙治水”顽疾
我市创新实行“双总河长”及“领导小组+河长办”领导机制。市县乡全面实行双总河长,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共落实市级河长16名、县级河长166名、乡级河长1316名、村级河长5678名,形成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的河长体系。
我市在全省首创“一河长两助理”模式,即为每一个市级河长配了一名技术助理、一名行政助理。河长助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准确掌握并向河长提供河道及堤防工程基本情况,提出河道管理与保护建议,配合有关单位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协助河长开展巡河、调研等工作,为各级河长履职提供有效保障。创新出台同级河长向总河长述职制度,此举也是全省首创,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作为市级总河长,市委书记姚晓东、市长蔡丽新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带头认河、巡河、知河、治河。各县区主要领导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河长制工作,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有效履职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我市认河巡河活动已展开三轮,市级河长共巡河31次,巡河累计交办问题210件;县区级河长累计巡河530人次,乡镇河长累计巡河5021人次,清除圈圩及围网养殖2100余亩、违章种植1500余亩、畜禽养殖50余处,清理整治砂石货场、码头30余万平方,拆除违法建设7000余平方,整治入河排污口200余处。
齐头并进
融合“五位一体”管护
今年65岁的老赵是洪泽区境内龙须港河道的管理员,也是一名河长。每天,老赵带着扫帚、长夹子、垃圾桶,捡拾两岸垃圾和河道漂浮物。老赵告诉记者,以前的龙须港河道淤积,河面上全是水花生,现在实行长效管护,河水畅了,岸也美了。
在推进河长制过程中,洪泽区将河长办和“五位一体”管护办公室联合办公,探索河长制与“五位一体”管护全面融合,在“五位一体”巡查注重村庄环境、河道及岸线整洁的前提下,加强对河道沿线违章种植、违章建筑、河道范围内污染源等进行排查。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践中,我们突出流域性骨干河湖重点治理与农村河道管护‘五位一体’深度融合,解决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由流域性骨干河道‘线上治理’向纵横交错的县乡村河道‘面上治理’全覆盖,初步形成河长制的‘淮安模式’。” 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尤其中告诉记者。(下转A4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