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胡海荣:

 

  ■胡学元

  胡海荣 2016年到涟水县东胡集镇桥西居委会流转土地232亩,投资120万元,创办涟水县润桐家庭农场,发展瓜蒌产业。一年多来,她刻苦钻研瓜蒌栽培技术,积极防御各种自然灾害,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带动了当地低收入户、留守妇女100余人就业增收,赢得了“创业能人”的口碑,彰显了巾帼英雄的风采,成为淮安市“4+1”现代农业项目的带头人。

  早年,胡海荣曾在涟水源通制帽厂打工6年,因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由普遍员工,晋升为车间主管,也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但她不安现状,总感觉几年来一直在替别人打工,自已也想干一番事业。2008年,她辞职创业,和丈夫一起在县城投资创办涟水食品添加剂厂和涟水润通运输服务部,生活上互敬互爱,事业上比学赶超,年收入50万元。2011年,胡海荣将食品添加剂厂转让,扩大规模投资,创办涟水绣花厂,用工30余人,收入也不断增加。

  2016年11月,胡海荣对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农惠农政策,聚力创新,聚焦发展,大胆偿试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她转让了绣花厂,投资120万元,在涟水县东胡集镇桥西居委会潘王组,以每亩800元租金,租期10年,流转土地232亩,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瓜蒌生产,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实现了带头富、带民富,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达小康。通过一年的努力,瓜蒌亩效益3500元,带动用工人数110人,并通过淮安市“4+1”现代农业项目的验收。

  一开始,胡海荣对瓜蒌种植技术是一巧不通,对管理措施也不甚了解。为了创业增收,带动百姓共同致富,她因地制宜,勤问好学。一方面积极参加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市县农委的蔬菜专业培训班学习,还经常向县农委、镇农技站技术人员请教、与同行人交流沟通等,学到了许多瓜蒌栽培与管理、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瓜蒌种植的各个生产环节,有效的指导“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保证了瓜蒌的正常生长,为提高产量和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在当地群众眼里,胡海荣是一个精明强干、做事认真、心地善良之人。一年多来,她整天带领一群人在田里忙这忙那,从开沟作垄、拉网搭架、瓜苗栽植,到除草追肥、整技打杈、防病治虫,再到摘瓜捞籽、防寒保苗、抗御灾害等,累计年固定用工40余人,短期用工30余人,零时用工70余人,她始终如一的合理用工,兑付工钱,按照固定用工月月结,短期用工半月结,零时用工随时结的原则,从未出现拖欠工资现象。哪家遇到急事、难事,她都乐意帮忙。反之,瓜蒌地里遇到突发性灾害,当地干群也是一呼百应。

  2017年7月9日夜,一场大暴雨,胡海荣所在的瓜蒌基地是一片汪洋,232亩瓜蒌淹没在齐腰深的水中,让胡海荣不知所措。在这危急时刻,当地百姓几十人自发的来帮助排水,加固堤坝,后按排7台手扶拖拉机和水泵,轮流排班,抗灾自救,持续了两地两夜,排除了田间积水,免遭自然灾害损失。2018年1月4日,一场大雪再次来袭,为避免瓜蒌架因积雪过厚而跨踏,地方群众连夜用粗硬的木棍,一垄一垄的敲动瓜蒌网架,减少积雪,最后没有一处网架因积雪跨踏。事后,按照周边瓜蒌园区因雪灾跨踏程度估算,减少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让胡海荣十分感激。

  “2018年,计划生产瓜蒌籽6—8万斤、瓜蒌皮8—10万斤,三年后瓜蒌根80—100万斤,年产值100余万元,平均亩经济效益4000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二期产业发展规模,总投资达200万元,总面积500亩,形成瓜蒌产业链,着力打造从种植至深加工,到自主品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胡海荣满怀信心的说。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