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莹莹 通讯员 高伟 荣根妹
清江浦区按照“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群众走”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服务优质、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日益丰富,文化产业初具雏形,文化工程亮点迭现,在聚焦富民的生动实践中交出了一份文化惠民的“清江浦答卷”。
用心下好服务群众“先手棋”
该区从政策规定、设施建设、机构人才、活动方式、经费保障等多方面通盘谋划,力求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呈献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
高站位催生高水平。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依托文庙新天地、都天庙、大闸口等文物遗产富集片区的文博资源,通过开设展馆、举办艺术品交流、艺术鉴赏培训等方式,引导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服务内容,让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去处。
大手笔做出大文章。全面提升城区的品位和功能,打造全市的文化地标,总投资近153亿元推进“阅读中心”、御码头运河文化中心、运河文创中心、清江浦1415街区“三中心一街区”等一批龙头项目建设,集中呈现清江浦遗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集中承接我市组织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集中承载美食、文创、民宿、特色产品等特色富民项目。
好政策促进好产业。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引导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倾力打造运河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田园文化等八大文化产业,推出运河水韵、淮菜香韵、名人风韵、乡土朴韵等“四大特色卖点”,打出“赏运河风情,品开国首宴”的文旅牌。
共同奏响文化惠民“合唱曲”
作为淮安中心城区,清江浦区找准定位、整合资源,探索出 “政府主导、社团领办、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文化惠民新路子。
政府搭好台。坚持政府主导,先后策划推出以“幸福清江浦”群众文化艺术节为龙头,“清江浦韵·幸福家园”百场演出进社区、清江浦周末百姓大舞台、舞动清江浦广场舞大赛、五月赛歌会、文化大篷车巡演为支撑的“1+5”基层文化活动系列品牌,
(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