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文化惠民“清江浦答卷” 令人瞩目

 

  (上接A1版)做到“社区演出天天见、百姓舞台周周开、送戏下乡集集有”,让群众不出社区、不出乡镇就能分享文化惠民“红利”,真正把文化的“源头活水”引到群众的“村口田头”。

  社团出好力,群众唱好戏。坚持把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贯穿文化工作始终,一方面依托社区、村文化中心,建立活动平台,在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的带动下,群众不断加入到民间团队中,参与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周末大舞台”“百场演出进社区”等区级平台,让所有民间团队轮流参演,真正变这些交流平台为“百姓大舞台”。经统计,该区各类民间团队有100多支,涉及参与群众5000多人。

  协调构建文化服务“新模式”

  在坚持“城乡一体、普惠均等”原则下,清江浦区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区级公共文化单位为龙头,社区、乡镇文化中心为基础,新型阅读空间等其它文化场所为补充的“清江浦模式”,实现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联、共联共享、共同发展。

  区级文化场馆龙头引领。充分利用区文化馆、图书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清河城市馆、江淮婚俗馆、城市化史馆、摄影艺术馆、长荣大剧院、老少活动中心等“八馆一院一中心”为龙头的区级文化场馆,以及夕阳红文化广场、一剪梅广场、运河文化广场等室外文化场所,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型。今年以来,依托场馆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次,接待参观人数达1.1万人次。

  基层文化中心日臻完善。通过整合基层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图书阅读、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服务资源,在省标“八个一”基础上,按照“六室一厅”(多功能室、老年文体活动室、妇女儿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健身室、特色文化展示室、综合服务大厅)和“两栏一场”(宣传栏、阅报栏、室外活动广场)的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可完成不少于30个,至2020年实现村居全覆盖。

  新型阅读空间崭露头角。以“书香城市”创建为抓手,全力打造多层次、多形态的新型阅读空间。每年新增书籍3万册,并实现区图书馆与市图书馆、少儿馆以及社区图书分馆“通借通还”。做精“驿站”,在益兴名流等集中居住小区新建11个社区24小时图书自助驿站。开通手机客户端,通过手机随时进入清江浦数字微图,在市民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10台电子阅报机,满足了广大市民就近借阅图书、阅览电子书籍的需求。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