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公仆”莫被“手机绑架”

 

  □ 辛画

  睡觉起来微信工作群信息爆炸、每天必须签到打卡、副手每次出门都要带五部手机、每部手机24小时开机……一篇基层干部的文章近日刷屏。这篇文章戳中了不少基层干部的“痛点”,而由此反映出的“新形式主义”歪风也该刹一刹了。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符合政务服务改革要求。以微信为代表的信息化工具运用得好,的确能大大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一些干部在实际调研、办事中,往往走马观花,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基于诸如此类的原因,不少地方强调“留痕管理”,力图以现代办公条件,实现督促干部加推动工作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诸多的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反而忽视了基层干部和基层群众“人”的特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必然导致的结果是“好经被念歪”。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从满天飞的文件表格到满屏刷的各种工作群,其工作压力和负担不降反升。

  从“人民公仆”变成“手机之仆”后,难有心思和余力去扎实搞调研、认真问疾苦,其工作实绩谈何保障?另一方面,微信工作群泛滥、信息爆炸,延长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时间,必然影响其正常生活,这份权益又由谁来保障?一旦将手机办公取代实地调研,不可避免地将耽误所在地区、部门的发展。“埋头苦干的不如群里发帖秀辛苦、表决心的”——这种现象一旦形成,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助长新的官僚主义,有百害而无一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节点越来越近,各地脱贫攻坚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如果基层干部都将时间精力花在应付签到打卡、拍照填表上,谁去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一个基层干部五六部手机不是普遍现象,但基层干部被“手机绑架”却是共性问题。其根源在于一些管理部门形式主义作祟。只看自己而不顾基层、只重留痕式检查,而不重收获式查验,实际上又是新的“形式主义”。有鉴于此,如何祛除形式主义魅影,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以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监督与激励鼓舞,让他们扎扎实实服务基层,是各级有关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