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市总工会锻造集体协商工作“淮安模式”

 

  ■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金海锋

  本报讯  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我市集体协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建制企业已达11190家,覆盖职工90多万人,累计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合同480个,覆盖企业8111家、职工29万人,培训专兼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工会干部近4000名,全市三星级企业总数也从此前的401家增加到715家。

  瞄准“靶心”,用好“指挥棒”。在集体协商工作中,职工需求是第一导向。“导向正确,成效凸显,职工点赞,”盱眙县天源服饰有限公司工会负责人举例说,在一次调研中他们发现,公司职工的坐椅是硬质直板椅,使用时间一长容易导致腰肌劳损,公司工会在征求职工意见基础上,向企业行政方提出改进职工坐椅的要求,并将此项要求列入集体协商条款。收到工会要约后,企业行政方积极应约,邀请坐椅生产公司上门设计,根据职工需求反复改进,定制出符合服装企业职工工作特点、可升降可调节坐姿的功能椅。贴心小举措,不仅赢得了职工掌声,也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的主观能动性。去年,该企业仅代工一项就创造产值15亿元。

  找准“病灶”,开出“对症方”。在集体协商工作中,非公小微企业一直是推进的难点领域。“这类企业因为规模较小、管理不够规范,普遍存在职工工资老板说了算等现象,”清江浦区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去年起,针对上述情况,该区总工会率先全市“出招”,探索“一元二次”协商机制,即对工资增长幅度、最低工资、工伤假等共性问题进行“一元”协商,同时对效益较好、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企业,就公积金缴纳、年休假、技术等级工资等进行“二次”协商,对小微企业行为进行规范,保护职工权益。

  落准“棋子”,配强“智囊团”。来自市总工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纺织行业首家以工资集体协商相关事宜为主业的专门工作室——“金海峰工作室”,自2016年3月在我市挂牌成立以来,累计为企业策划开展集体协商32次,开展工资协商现场指导17次,参与企业、行业与区域协商126起,签订合同文本149本。此后,市总工会结合已有经验,相继组织成立“老陈工作室”“杨罗成工作室”等23个专家工作室,覆盖民营医疗、快递物流、化学化工等多个领域。这些专家来自于行业,对行业内部情况熟悉,能够把握本行业阶段性集体协商的关键,实现精准化、特色化协商,推动了行业和小微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