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杜勇清 文/图
通讯员 相 璟
在淮阴区老张集乡,家家有田、户户种地的孙圩村,多年来却守着田地越过越闹心,成了省定经济薄弱村。
孙圩地不少,但高低不平,沙化严重。“小旱小涝,就能让你颗粒无收,”62岁的苏龙宝一家三口种地6亩,“一麦一稻,即便是老天帮忙,刨掉成本,一年到头满打满算苦不了8000元。”2008年起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居永尚,也不得不另谋出路,做起了乡村宴席帮办业务,东奔西跑反倒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2015年,居永尚担任村支书,组建起“为民土地耕种服务社”,搞土地流转,做的还是土地文章。期间,他自掏腰包93万元借给村里作启动资金,购种子肥料,买耕作机械,付农民务工工资,985亩土地统一平整、集中耕作,与乡中垦生态有限公司合作,改种小麦为育麦种,加一季水稻,给孙圩百姓淘来致富“第一桶金”。一年66万元土地租金、10万元分红,居永尚自己分文未取,全部给了村民和村集体。全村1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8户、179人已摘掉了穷帽子。
两年多的集中耕种、悉心照管,孙圩村耕地土壤土质得到明显改善,今年的麦种苗子长势良好。“照目前情况,亩产增收200斤不成问题,新流转的270亩地,连同先前流转的985亩,光租金一块,村民们能拿到93万元,”居永尚拿起计算器算了笔账,“今年光卖麦种,村集体分红至少18万元。”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