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规模‘虾稻共生’离不开电!”

 

  ■ 钱成刚

  “大家注意啊!1到10号塘提升进水口闸门,统一注水!”5月28日下午4时30分许,明祖陵镇大明生态虾稻共生家庭农场主孙涛,正通过对讲机调度工人,为虾塘注入刚从洪泽湖抽取的清澈的湖水。

  一年一度的第十八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即将于6月12日开幕,眼下正是小龙虾催肥上市时节,塘口管理非常关键。

  “去年5月17日,盱眙小龙虾开捕仪式就在我的塘口内举行,央视二套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组还现场连线直播呢。”2017年,盱眙共有“虾稻共生”养殖13.5万亩,孙涛一人达3266亩,全县千亩以上的规模养殖户不超10户,他对自己小有名声还是蛮自豪的,主动介绍情况。

  “盱眙龙虾再夺品牌大奖,也有我们养殖大户的一份功劳。”孙涛说的是5月9日“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情况。在这次发布中,“盱眙龙虾”位列百强榜第22位、中国水产品类第一名。目前,盱眙龙虾年交易量超10万吨,产业规模超70亿元,品牌价值达169.91亿元,带动近10万人发家致富,占盱眙人口的近1/8。

  “电太重要了,规模‘虾稻共生’离不开电!”孙涛表示,盱眙龙虾以体大、色艳、壳薄、腮白、肉满、黄足、味鲜而著称,塘口管理对电的依赖性很强。龙虾食性很杂,正常喂玉米、黄豆混合饲料,到龙虾催肥期,会喂一些粉碎后的小鱼和冻鱼,这样能够提高龙虾肉质的鲜美度和紧实度,吃到嘴里既香又爽。他接着介绍道:“一口塘按30亩算,1000斤虾苗,每天要喂50斤饲料或小鱼,水很容易变质。每天早晨和傍晚各要巡视一遍塘口,尤其是傍晚水温高,更为关键。主要看两点:一看水面上有没有被虾钳钳断而漂浮的水草,如果有,说明投饵量不够;二看水质,是否混浊、变质,水面上是否浮起一层腻而不散的小水泡,龙虾是否向水边爬,如果有,说明水质变坏,水体缺氧。这时候要一边往塘里注水,一边往塘外排水。光靠临时布放的软管小水泵不行,要很快能排能灌,必须用电。”

  去年,盱眙县统一规划建设的高低压线路覆盖了包括孙涛在内的多家养殖户的养殖区。每次,孙涛只要一合60千瓦的电灌站闸刀,就可以对3000多亩塘口分片补水换水。

  “虾稻共生,就是在水稻田里生态养虾。养两茬,第一茬,从3月下旬投放虾苗,到5月中下旬、6月初集中上市,虾塘里种有水草,没有稻,水草既为虾苗提供庇护环境,也净化水质,虾苗主要靠投喂。整田、插秧时,降低水位,让龙虾在水稻田四周水沟内生长;秧苗插好后,再补放一次虾苗,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小龙虾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一种互补双赢的生物链。第二茬,基本不用喂,小龙虾的排泄物也起到了很好的肥田作用。”孙涛特别强调,“虾、稻都是绿色生态产品,市场上很是抢手。现在每天早上要出虾500斤左右,不分拣大小,每斤20元,摊贩上门收购!” 

  听孙涛这么介绍着,笔者目光自然落到了不远处政府树立的大幅标语上:“种草养虾、养虾有稻、稻法自然、生态循环。”

  据了解,今年,盱眙将新增“虾稻共生”20万亩,相应的电力建设投入4138万元。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