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龙虾大王传奇路

 

  ■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顾仕权

  1998年以来,张太明从贩运龙虾起步,再到独创“蒜泥龙虾”品牌,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集“公司+合作社+基地+直营店+合作店+网店”一条龙产业链的“太明龙虾”连锁企业,成为闻名华东地区的“龙虾大王”、全省创业标兵、致富能手。他不忘回报社会,始终坚持行走在乡村振兴路上,带动上万渔农民脱贫致富。

  品牌爆动——

  “金湖龙虾”首创吉尼斯纪录

  1985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的张太明,不甘贫穷,先后从事多个行当,一次又一次用心寻找发家致富路。为了树立自己的龙虾品牌,让爱吃龙虾的“食客”们尝到与众不同的味道,张太明先后到南京、扬州、盱眙等地餐饮店学习取经,尝遍各地龙虾口味,再结合本地饮食口味,潜心研究一种新颖独特的龙虾烹制方法,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上千次的烹制实验,终于成功发明以“蒜泥”为佐料的“太明龙虾”烹制专利,同年“太明蒜泥龙虾”地理标志商标又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功获准注册。

  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张太明抢抓机遇,借助一年一度的中国金湖荷花艺术节、湖鲜美食节的宣传推介,还千方百计地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因其口感独特,一经推出,即获得如潮好评,“太明蒜泥龙虾”迅速蹿红起来,成为众多挑剔美食客的最爱。这种敢于“裸”着给顾客吃的做法,其实是金湖对龙虾品质的高度自信,金湖的龙虾素以品质闻名,可谓“个大、体肥、肉嫩、味更美”,得益于一县坐拥白马湖、宝应湖和高邮湖“三湖”。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水面,湖水的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生活在如此优良的水生环境,龙虾的品质自然不在话下。

  产业推动——

  “蒜泥龙虾”香飘世界

  从2010年开始,他由单一从事龙虾餐饮服务转向餐饮、养殖、销售、文化等多元化经营,先后在本县范围内建成“太明龙虾产业园”、“太明精品生态农庄”等养殖和休闲基地6个,养殖水面超过万亩,实行“公司+合作社+加盟连锁+网店+基地+文化产业园”的新模式,动员该县许多从事贩运、烧制龙虾的经营者加盟到太明龙虾餐饮团队,由原来的“太明渔村”发展壮大为“太明龙虾餐饮集团”,集团拥有太明龙虾餐饮直营店和加盟连锁店累计达2000余家,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

  为推动金湖龙虾走向世界,2016年6月8日,金湖县举办了《促进高邮湖龙虾产业健康发展三方合作备忘录》签署暨鲜活龙虾出口香港首发式,张太明第一批200公斤的鲜活龙虾顺利打包发运,经由南京、深圳两个口岸空运输往香港地区。这些鲜活小龙虾抵达香港,跳上香港居民的餐桌,这是全国鲜活小龙虾出口的“第一单”。2016年10月,张太明在香港繁华的街道开设了“太明龙虾”品尝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香港能够吃到正宗的金湖的小龙虾。2017年8月22日,江苏香港美食节暨名优农产品展览会上,张太明与香港兆利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在香港合资共同经营“金湖太明龙虾”连锁店,为金湖农副产品尤其是小龙虾登陆香港、走向海外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带动——

  渔农民脱贫致富“香饽饽”

  走进银涂镇红湖村‘稻虾共生’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偌大水面除了周边留下七八米宽的水面外,几乎都是种植着水稻。“目前,我们村已经成为县 ‘稻虾共生’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张太明带领我们尝试推广稻虾共生养殖模式,努力实现错季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成立专业合作社,动员有条件的渔农民加入合作社,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集聚优势力量,打造“龙虾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特色优势。”红湖村党总支书记邹秀桂说。

  几年来,张太明在湖区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充分利用湖区现有天然资源,并在养殖区栽植伊乐藻,营造健康生态养殖环境,同时积极在农户中推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由他的龙虾田产生的“龙虾米”、“虾稻米”等有机食品作为特色绿色食品供不应求。在张太明帮助下,其辐射养殖面积达3万亩。2016年张太明在该镇红湖、湖滨等村全面示范推广“稻虾蟹”混养模式,效果非常明显,从2015年到2017年平均亩产龙虾和螃蟹在100公斤以上,亩产增收在3000元左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