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小田变大田 坡田变梯田

 

  盱眙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  

  ■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王宇

  本报讯 以往零散的、杂乱的田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样板田。日前,记者在盱眙县黄花塘镇看见,该镇实施了大面积土地整治项目,土地面貌大为改善、产出大为提高。盱眙是我市耕地面积最大、地形地貌最复杂、高标准农田占比最低的县份。近年来,该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每年以7~8万亩的速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亩。

  立足政府主导,吸引多元投入。盱眙县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节水灌溉项目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主抓手,以农业开发、国土、发改、水务、财政、农委等部门为主力军,以向上申报争取资金为主渠道,每年争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都在10个左右,2017年争取项目达14个,上级财政投资和县级配套资金近2.4亿元。同时,积极探索非财政资金投入。2017年,开展“一村一镇一片区”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由县级国有公司出资3.2亿元,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新增高标准农田4400亩。今年,浙江金诚集团投资1.5亿元,在明祖陵镇建设虾稻共生精品示范区1.5万亩,其中新增高标准农田5000亩。

  立足高标准,确保干一片成一片。该县坚持高起点谋划,瞄准规模化整治,提高投入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鉴于盱眙丘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的特点,重点加大平田整地力度。首先,对上级投入标准偏低、无法满足土方整治要求的,由县财政追加投入,每亩按800-1000元的标准,增做土方工程,把“小田变大田、坡田变梯田”。2016年至2017年,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县财政直接投入岗坡地土方整治资金近5000万元。去冬今春,该县超前谋划,对黄花塘等乡镇实施的2018年度项目,率先进行土方整治,不仅为即将开工的配套工程提供了方便,还溢出土地20%左右。其次,对重点片区实施“二次开发”。去冬今春,对西南岗片区近6万亩“十二五”期间已实施的农业开发项目进行“二次改造”,国有公司直接投入土方工程资金近6000万元。改造后的每方田块达50亩左右,既便于大型机械的作业,也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立足特色产业,推进融合发展。近年来,该县主动策应虾稻共生产业提质扩面增效,2016年至2018年先后在管镇、明祖陵、黄花塘、铁佛等乡镇发展虾稻共生农业开发项目区9万亩。同时,在丘陵山区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等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目前,河桥的油桃,盱城的葡萄,天泉湖和仇集的蓝莓、中草药材、薄壳山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初步形成了环铁山寺的6万亩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和盱城城郊的4万亩农业体验园,带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和农产业加工业的快速推进。

  立足质量为本,健全管护机制。该县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积极推广节水灌溉、锁扣式防渗渠、一体化泵站等新技术、新模式,既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又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在项目建设全周期,推行项目法人制、项目公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确保项目建设合规合法和质量管理无缝隙。创新实行“一组两员”、“两检一审”、“三图一表”等质量控制体系,让质量监管渗透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建成通过验收后,立即组织资产移交,迅速启动建后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项目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可持续。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