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晴日再无漫天雪

 

  ■通讯员 孙晨鸣 记者 孔雪

  本报讯 漫步在淮安街头,桃红柳绿,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自今年春季以来,让不少市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杨絮不再像从前那样漫天飞舞,“我感觉今年的飘絮问题比往年好了很多,这也说明我们杨絮治理效果还是蛮好的。”市民王女士表示,以往每到春末夏初,淮安都会受到杨絮等城市绿化树开花飞絮的困扰,“大的半径能有2至3厘米,第二天,草地上就像刚下了一场雪,不仅如此,杨絮还给我们的健康、出行等带来诸多不便,令人不胜其烦。”

  市园林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杨树是一种经济树种,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效果显著,短期内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广泛栽植,随着这些树种的成长成熟,飘絮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目前,我市建成区范围共有杨树3万余株,主要是建设公园绿地时原有保留的树种。

  “飞舞的飘絮本身无毒,但对环境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一些影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专家建议使用其他树种来不断代替杨树,但要快速成长才能快速修正杨树采伐给环境带来的伤口,且要易成活易护理,否则后续还要投入资金维护。因此,为解决杨絮扰民问题,市住建园林部门积极研究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

  据介绍,去年以来,园林部门对主城区内桃花坞东门至北京北路段、淮海北路至银川路段、银川路至承德北路段、里运河风光带段、淮海南路段、南互通C段杨树作为试点,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通过输入树体,打破树体原有的激素平衡,从而抑制杨柳树的花芽分化,起到抑制开花的作用。通过今年采集数据、综合分析和统计等方法检验防治成效来看,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杨树进行药剂注射是在每年5月上中旬进行,在树主干离地2米左右或分杈处下方斜向呈45度钻孔,根据树干粗细确定打眼数量,在钻好的孔洞内注入药剂并用封口泥封堵眼口。这种药剂就是植物激素,无毒无害,没有污染。

  同时,园林部门还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及登博科技公司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引进、科研合作和应用推广,跟踪监测保成效,不断完善治理手段。

  此外,针对法桐飘絮问题,该部门也在积极采用去库存物理手段,高压喷水等手段清除减少果球飘絮数量,在法桐花芽分化前和分化初期喷洒悬铃散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实施“节育”手术,促使果球败育,减少果球数量,降低来年飘絮。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飘絮治理研究力度,努力为市民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生态的新淮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