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成干 胡学元
本报讯 今年以来,东胡集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把握“团队、规范、纪律、实干、品德、创新”的工作理念,确立了把全镇建设成为“党风向好、政风向优、民风向善”的工作目标,树正气、办实事,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镇上下干群同心、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全面实施“十大”工程,以思想大解放,助推经济大发展。
年初,该镇召开经济发展工作大会,围绕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三风”建设、乡村振兴“十大”工程,扎实推进,狠抓落实。目前,干道两侧绿化四季常青树6万余株,建成成片林、绿化带400亩;镇村道路两侧安装路灯460余盏,路坡绿草如茵,路沟莲藕争奇斗艳。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对胡集、时码、小埝、鲁渡四个镇村主街道进行绿化、硬化、亮化等立面综合改造,有效整治“摊外摊”、“店外店”和“三乱”等不文明现象。“街心公园”设计方案初步完成,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荣获“淮安市示范乡镇”荣誉称号。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在工业招商引资上求突破。投资3800万元的“张涟木制品项目”已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3500万元,年入库税收18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80多个;投资1000余万元,占地20亩的“扶贫产业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实施;为打好东胡集镇工业翻身仗,镇主要领导带领镇工业分管人、“乡贤老板”一行六人,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赴苏州、无锡、浙江、上海等地招商引资。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已达成意向投资项目4个,在淡项目2个。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全镇干群遵纪守法已尉然成风,促进党风向好、政风向优、民风向善,不断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亲临工作“第一线”、“主战场”,密切联系群众,以温馨、优质的政务服务,保证“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各村各单位认真落实“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活动,打好“组合拳”,铲除黑恶势力的毒瘤和顽症,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心系教育、情牵东胡”——江苏省儿童基金会关爱,建立留守妇女、留守家长“关爱驿站”、“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留守儿童包括党员关爱资金”的方式,创新关爱机制,强化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落实产业兴村、产业富民新举措,该镇坚持做到“三抓”。一抓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扩大规模产业。二抓示范点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抓科技示范引领,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项目,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索“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实现增值增效。为扩大现有瓜蒌产业园、稻套虾养殖基地建设规模,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家庭农场10个;着力打造一帆河特色农业观光带,把一帆河沿线现有的甘薯——粉丝、海涟猪业、鲑鱼、莲藕、基围虾、高围鱼养殖的特色产业“串成串”,“连成链”,拓展3000亩牧场、千头牛场和800亩光伏发电项目,让农业增特色,让农民得实惠。
开展脱贫攻坚,落实“阳光扶贫”工作责任,突出“精”和“准”,“严”和“实”。各帮扶责任人按照“阳光扶贫”工作要求,深入走访贫困户、低收入家庭,了解农户所需,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项目。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帮助低收入户落实就业、培训项目,解决生产、就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信心,激发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热情,确保在脱贫攻坚达小康的征途中一人不漏,一户不落,实现共同富裕。
为强化对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该镇规划建设烈士陵园1座,把零散烈士墓归并,以此来追思先辈,缅怀先烈。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4座,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殡葬方式,全力整治乱葬、滥葬、攀比葬现象。同时,该镇党委于4月初,慰问了全镇26名“四老英雄”,向他们赠送了锦旗,发给慰问金2000元。并利用“情系东胡”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四老英雄”专访栏目,更好地传承英雄精神,激励全镇干群进一步弘扬“向善向上、苦干实干、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涟水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强富美高”,共享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