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嵇道武 王勉 记者 蒋梅茹
初见彭华龙,今年34岁的他还像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事实上,他是一家年销售额2.5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总。而他谦虚地认为,自己掌管的企业还是一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小企业”。
携高新技术,创江苏麒祥
2009年,彭华龙从华南理工大学新材料科学专业博士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国企从事科研工作,期望在新材料产业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但在国企僵化的体制面前,他碰了钉子。彭华龙发现,他们这些科研人员其实被公司当做“修理工”,忙着到生产一线解决技术故障,发明创造的氛围不浓,即使获得专利,其后的转化、推广等工作也跟不上。
2011年,彭华龙遇到麒祥集团老总,他向彭华龙展示了一个分子式,问他能不能做出来。这是超级硅烷的分子式,全球只有一家企业拥有这项技术。彭华龙点了点头:“这对我来说并不难,读博期间我就开始研究硅烷了,对此相当熟悉。”
于是,麒祥集团出资金,彭华龙出技术,当年就在淮安投资3000万元建成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彭华龙出任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专门研发生产各类绿色橡胶助剂,公司首先公关的产品就是超级硅烷。
研发新产品,解决大难题
在轮胎制造业有“魔鬼三角”之说,指的是轮胎的耐磨性、抗湿滑性、滚动阻力三者之间因自身性能,不能同时得到改善,也就是说,必须在牺牲某一种或两种性能的同时才能获得另一种性能改善的现象。“魔鬼三角”是轮胎制造企业始终想攻克的难题,而超级硅烷是一种添加在橡胶里的化学材料,能降低轮胎滚动阻力的30%,从而减少汽车耗油量。超级硅烷的出现,为轮胎制造业摆脱“魔鬼三角”的控制提供了可能性。
江苏麒祥建成后,只用一年时间,彭华龙带领科研团队就攻破了超级硅烷的生产难题。在实验室应用测试阶段,各方面指标都非常理想,但在终试阶段,彭华龙遭遇滑铁卢——由于国内轮胎企业的加工工艺与国外存在差距,导致超级硅烷不能完全发挥应有性能,与普通硅烷无异。
公司连年亏损,彭华龙非常沮丧。所幸的是,省市相关部门认识到江苏麒祥作为高分子材料企业的市场价值,将企业认定为“双创”企业予以扶持。彭华龙调整公关方向,组织团队研发出“多功能胶联剂”“抗湿滑树脂”等产品,提升轮胎的安全性能、降低路噪,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橡胶企业的欢迎。公司在2015年扭亏为盈,当年企业利润超过1000万元,创造税收200多万元。同时,江苏麒祥通过帮助轮胎生产企业改进工艺流程的方式,让超级硅烷在轮胎生产中发挥作用。
重心管企业,转身天地宽
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彭华龙参加了上海交大的EMBA总裁培训班、科技部举办的CEO特训营,让自己从一名科研人员成功转型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企业管理者。
现在,公司的70多名员工里,有3名博士、20名硕士,平均年龄33岁。彭华龙给这个年轻的高学历科研团队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公司成立七年来,研发出8大类20多项专利产品,每年都要推出三四个新产品。目前,江苏麒祥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绿色橡胶助剂供应商。
江苏麒祥特别重视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从2016年的3000万元利润中拿出1000万元支持青岛科技大学办学,同时将每年销售收入的7%投入到科技研发中。公司积极回报社会,不仅大手笔投资支持教育,每到节假日,走访慰问公司周边乡村的贫困户,送去温暖与关爱。
彭华龙在橡胶助剂行业崭露头角,成为橡胶助剂行业知名技术专家,被评为“科技部推进计划创新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科技企业家”“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淮上英才领军人才”等,获得江苏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江苏麒祥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淮安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淮安市知识产权密集企业。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