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 晁如波
拿笔这几年感觉写作这事,太认真不行,太不认真也不行。太不认真不容易成事,太认真心态会出问题:很多事情深陷其中,难有超拔,超拔需要一段时空的距离来审视,缓慢才持久。也许前期的写作需要一点灵气,后期就要靠“悟”。而“悟”需要过程,要用时间和空间的经度和纬度来发酵,生发出一些新的东西。这新东西与一个人的格局和能量有关系。
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能量外向的人,具有引领天下的气度,所以写了这么多年的字,在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不少文章,可从来没想过出书。就想让自己活得自在一点,让这条生命脱去工具性,实现生命存在的深度,所以每天翻来覆去打量这条命,吃饱了、穿暖了、有地方住、开心一点、自由一点……这些就足够了。再加上本来性格内向又懒散,出于惯性遇事总想着向后退一步,从不积极地去争取,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由它去吧,尽情尽性地放逐生命。
所以写作一直是在时断时续地坚持着,出书却少有想过。人有时也像鱼,在水面下待久了,便渴望水面以上的世界,抑或就是无厘头地想展示一下游泳的花样,没有观众也行,自娱自乐一把,便有纵身一跃的渴望和冲动,出书于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可能就是一个纵身一跃的动作吧。如果非要我说出为什么要写这些文章,一个字,爱!生活在水边的孩子对水的依恋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这本书的大部分是近几年所作,生活在洪泽湖和白马湖双湖之畔,从小与水渊源颇深。对水的情意完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爱恋。全书共五个部分,“洪泽湖,开在大地深处的花朵”,写对水的疼惜,传递爱水、惜水的心声;“徒手钓鱼”讲述的是儿时徒手把鳝鱼钓上岸的真实情景,倡导人与自然兄友弟恭式的你来我往;“山阳河之恋”写的是童年的生活之地白马湖西岸、山阳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水是儿童最好的游戏天堂,近水而生的孩子有着水的透明和澄净;“湖畔轻歌”,人与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与万物不争,润万物无声。水的哲学是静默中的无私给予,温暖绵柔,不邀功、不请赏、不喧哗。向水学习,人类在处理一些事时自然而然向水靠近,有着水的柔情与执着;“在路上,双脚和思想”,一个在水边长大的孩子,她对待世界的态度与水惊人的一致,打开内心世界就是打开水的世界,打开水的世界就是向世界敞开心扉,坦荡而真诚。
写作的道路无比艰辛,必须独自面对那些孤独和彷徨,有时心里就想,在这个尘世中只要有一个读者喜欢看我写的文章,那么,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没有枉费。在必须一个人走的道路上,我更愿意记住那些不虞之誉,用来鼓励自己、陪伴自己、温暖自己;求全之毁虽令我进步,可同时也会把我推向悲观的境地。
书出来以后,得到很多朋友的关注和鼓励。这是我不曾想到的。感谢陪我一路前行的亲友。你们的无私支持使在前一分钟莫名背离的我,在下一分钟又重拾坚持。钱锺书在《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话,“跌了仰天跤还摔破了鼻子”,我想了一下,觉得这样形容我的新书《水之恋》出版后的情绪比较贴切——我在大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一捆钞票直直地砸进我的口袋里,我连弯腰拣这个动作都不要了,吾真乃小喜一把也。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