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山花慰故人

 

  □ 朱月娥

  炎热的盛夏,挡不住我们对文学的向往。山东文学院第20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在济南拉开序幕,42名来自不同地方的文友在此相聚。

  上午学习,下午讨论,这种授课与对话相结合的形式我很喜欢。很少写诗,却不妨碍我对诗歌的热爱。午后,十几个同学冒着酷暑,相约去开山祭拜诗人徐志摩。从学习处打车到目的地大约十分钟的车程。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到北平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讲座,19日上午搭乘从南京到北平的“济南号”邮机,后到达济南附近时飞机触山在此遇难,年仅35岁。开山在当地不算什么名山,甚至连它的名字都叫法不一,有当地百姓叫它北大山、西大山等,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有了真实的名字,山不高,海拔200多米。也许因是徐志摩长眠于此,才使这座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心情沉重,来时匆匆,竟忘了带束祭拜的鲜花。山路两旁有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开着淡紫色的小花,仿佛知道我们要来,此时开得正艳。同行的本地同学说,这叫荆花,也叫紫荆,是本地山上随处可见的山花之一。随手采上一束,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位漂亮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徐志摩失事的纪念碑前。纪念碑立在开山的半山坡上,两块不起眼的纪念碑与声名远播的新月派代表诗人的身份相去甚远。纪念碑有两块,一块刻着由著名诗人牛汉题写的“徐志摩纪念公园”,另一块则是浙江省海宁市有关部门所立的“志摩,家乡人民怀念你”,背后是徐志摩的生平简介。从模糊的字迹看出两块石碑分别立于2006年2月和2007年11月,碑前杂乱堆着一些石头。同学们分别把在路边采摘的山花插在先生的纪念碑前。右边“徐志摩纪念公园”的纪念碑前有个干瘪了的苹果,我猜定是志摩先生的粉丝,乘兴而来时,像我们一样,忘了带件像样的祭品,后来这随身带的苹果,权当祭品了。

  回头,恰好遇到正在修建中的“徐志摩纪念公园”,几个工人和一台机械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为了表达对先生的崇敬之情,在轰隆的声响中,我们朗诵了《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发出内心的尊崇,让安息在此的一代诗人,感受到文字飞扬千古的魅力,诗行中虽没有林徽因,然知音者众,一代诗人必不寂寞。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生命中的三个女性,为他带来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可以说女人是他一生文学成就的灵感与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和他有着斩不断情愫的三位女性,他最爱谁呢?多年来,每当读他的诗,总会忍不住胡思乱想,我想应是林徽因了。为了她,他与张幼仪离婚;他的死,也与她有联系……据说徐志摩死后,梁思成从出事地点捡回一块飞机的残片,林徽因一直保留在自己的房间,直到生命的最后。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