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淮阴“小创意” 做活人民调解“大文章”

 

  (上接A1版)“我原本以为闹一闹也能吃上低保,想当然地认为调解员偏袒村委会,”杜某惭愧地说,“后来区司法局派来了评议团,21个代表当着全村老少的面听我和村委会双方举证,经过现场投票,19个人认为我确实不符合低保条件。对这个结果,我服。”

  研发“小程序”——

  “线上”“线下”打“组合拳”

  陈国春是淮阴区广大家具城的一名经销商。今年4月,顾客吴某在其家具店购买了9000元家具。双方约定,吴某先付1000元定金,余款在家具运抵吴家后支付。然而,吴某收到家具后过了三个月都未兑付余款,陈、吴二人为此发生纠纷。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7月30日。“那天上午,区司法局到家具城发海报,宣传‘指尖调解’小程序,海报上有二维码,”陈国春说,“我们生意人讲求和气生财,要是与吴某之间的纠纷能通过调解解决,我求之不得。”抱着这种心理,他当即扫描了二维码,把与吴某的纠纷情况、自己的诉求和联系电话,输进了“指尖调解”小程序,没想到,立即得到了在线受理。

  陈国春事后才得知,“指尖调解”是淮阴区司法局在分片区建立人民调解中心、按乡镇村居建立人民调解室和全覆盖建立公调、诉调、访调等“派驻式”人民调解室基础上,运用“线上线下”打“组合拳”的思维,于今年年初依托微信平台研发的一款人民调解微信“小程序”。

  “这款‘小程序’设置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法规、专家说法等专栏,”分管矛调工作的淮阴区司法局主任科员刘云龙说,与其他手机APP软件不同,这款“小程序”不用下载安装,用户只需通过关注淮阴人民调解公众号或搜索附近小程序、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即可在线与后台工作人员交流,还可在线选定自己认可的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

  来自“指尖调解”小程序后台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程序上线运行至今,日点击浏览量超过500人次,已累计提供法律服务1867次,受理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案件342件。

  引入“小词典”——

  “顽疾”“杂症”开“对症方”

  在徐溜镇,做过17年村干部的专职调解员苗林科是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仅今年上半年,他参与并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就超过100件。不过,苗林科坦言,干人民调解工作,“老革命”也经常会遇到“新问题”,去年8月,对杨某发生的一起非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处,就是其中一例。

  苗林科回忆,事发当时,杨某正在自家麦地干农活,被岳某操作的履带式收割机轧伤,住院、康复花了近10万元。事后,杨某找岳某索赔,双方因赔偿金额产生分歧,找苗林科调解。苗林科犯了难:“非公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还是头一回遇到,属于典型的‘疑难杂症’。”最终,帮助苗林科打开调解突破口的是被他称之为“宝典”的“调解小词典”。苗林科用时一天,通过查阅和参考“宝典”中收录的类似纠纷赔偿案例,促成岳某与杨某达成赔偿协议,由岳某分期赔偿杨某10万元,纠纷双方均表示心服口服。

  今年初,为破解调解员法律知识瓶颈和经验盲区,淮阴区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率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从互联网上购买引进了一套案例库——“调解小词典”系统。该系统收录了全国各项法规154万多部,汇集全国各地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典型案例5351万多件,且每天都在不断更新。调解员遇到“疑难杂症”后可以进入该系统搜索相应关键词,系统随即会推送出相关案例、相关法律条款及调解方式,供调解人员和调解对象参考,帮助调解员开出“对症方”。

  据淮阴区司法局局长张明华介绍,上述“调解小词典”系统目前已覆盖该区各级调委会,已有1000余件矛盾纠纷案件经其“指点迷津”获得调处,调解成功率达99.1%。其中,属于“顽疾”“杂症”的矛盾纠纷案件超过300件。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