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淮安区推进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成效显著

 

  ■记 者 王正道

  通讯员 黄 洁 王怀扣

  刘素林

  本报讯 记者从8月10日召开的淮安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几年来,淮安区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先后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小区21个,覆盖面达84%,通过省级验收12家,其中2家为江苏省基层示范中医科,形成了一批中医药服务特色明显的中医综合服务小区,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全覆盖,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率100%。2018年,全区计划再建4家中医综合服务小区,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医综合服务小区全覆盖。发布会上,淮安区副区长谈效艳通报了全区中医药发展总体情况,区卫计委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淮安区中医药事业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其中吴鞠通尤为著名,被称为“清代中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温病条辨》一书,至今仍被作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必读书之一。近年来,淮安区以创建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作为山阳中医学派及淮医文化的发源地,淮安区将中医药发展列入淮安区“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建立了部门联席会制度和协调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激发中医药发展动力,切实解决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淮安区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力度,每年安排200万元的人才引培资金,用于中医、儿科卫计人才的引培,并明确基层单位自主招录的中医类人员,均可以享受同工同酬待遇。截止至目前,全区拥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214人,其中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有22名,2人获得第三届“淮安市名中医”称号、2人获“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此外,该区还着重在提升区域内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领域等方面开展工作,切实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到“家庭医生签约、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中去,纳入新农合门诊诊疗费报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