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列 通讯员 魏志刚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以创成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为契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有效整合与未成年人工作紧密联系的教育、团委、妇联、民政、关工委等部门五支业务队伍职能,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兴办一批实事好事,全面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发挥教育部门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带头作用。全市13000余名德育工作者坚持立德树人,以“广德育”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学恩来、习礼仪、育美德”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对全市80万在校未成年人的全覆盖。100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以市、县(区)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和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为平台,坚持每年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千场宣讲活动,引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发挥团委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主体作用。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市9000多名少先队辅导员围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以身作则,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努力成为42万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关心少先队员的思想、学习和健康情况,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常态化开展各类主题队会、特色中队创建活动、少先队员寻访活动,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发挥妇联家庭教育队伍的基础作用。近年来,2000多名家庭教育工作者以《淮安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为引领,以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社区家长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为阵地,开展各类家庭宣传教育5800余次,20余万户家庭直接受益。打响“女童保护”品牌,深入开展女童保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妇儿阵地活动,培训女童保护讲师110场次2000余人,在249所小学开设了5706节女童保护课程,发放女童保护手册12万册,共有25万小学生和18万家长接受教育,被全国女童保护基金评为“最佳合作示范点”。
发挥民政社工队伍的骨干作用。全市现有1万余名社会工作者,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31家,累计有869人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为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工作人才支撑。依托社区未成年人活动站点、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主题教育活动、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互动、解决部分居民后顾之忧的课后社区辅导。关爱特殊群体,采取结对帮扶、谈话沟通、节假日慰问等,尽最大努力帮扶社区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挥关工委“五老”队伍的能动作用。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全市10万余名“五老”志愿者主动当好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社会风尚监督员、社区矫正的指导员,在社区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网吧、书报刊市场等社区文化场所和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监督,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创成未成年人零犯罪乡镇(街道)103个、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居(社区)1660个。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