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淮阴给食品上“户口”办“身份证”

 

  ■记 者 杜勇清

  通讯员 赵雅文

  日前,记者在淮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看到,该局食品科工作人员打开食药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系统,点击进入“菜市场”子页面,一行行数据立即呈现在眼前。这些数据详细记录了当天全区7个农贸市场、4家连锁超市所供应食材的安全信息状况。

  去年以来,淮阴区通过“互联网+监管”模式,从生产到流通,从田头到餐桌,打造透明合格生产平台、透明放心菜市场升级版和“明厨亮灶”工程,一张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正有条不紊铺展开来,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产地“有户口”

  1

  近日,从江苏凯德亚食品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凯德亚食品由于生产透明可追溯获得了丰厚的订单。“我们与武汉、成都等地的公司相继签订了月饼、面包、果冻等产品生产协议,‘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也从我们这里订货,”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表示,今年的订单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预计今年可增加销售1500万元。

  实现生产可追溯,靠的正是透明合格生产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企业资质、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信息、销售去向、网上溯源、监督执法、公众评价“八大透明”。淮阴区市管局相关科负责人介绍,平台实行企业信息动态化监管,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质量,从源头产地把牢安全第一道关口。

  显然,这个平台带来的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目前,全区150家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部纳入平台系统,数据上传率100%。

  2

  蔬菜办了“身份证

  位于淮阴区长江西路的商联超市里面,蔬果、生鲜区挤满了挑选食材的市民。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货架上方有个小的电子屏,屏幕上公示当日快检合格的菜品名单,友情提醒消费者购买放心菜。

  在食品流通领域,为了管好老百姓的菜篮子,淮阴区打造升级版透明放心菜市场,建成了快速检测中心。定期对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是对蔬果、水产品、肉类等进行农残、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仅2017年,全区已经开展检测1500余批次。

  不仅如此,全区每一名普通老百姓只要打开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时查看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等情况。“我买的这个西蓝花,扫描的农残检测值是接近1.5,远低于标准值的50,那我就很放心了。”前来买菜的李女士指着屏幕对记者说。现如今,这样“扫一扫”的体验在市民生活中已成常态。

  淮阴区市管局食品科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简单的扫码,消费者就可以了解食品质量是否合格,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不仅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也增强了消费者安全消费的信心。“这个二维码标识可以说就是农产品的‘身份证’。”

  3

  厨房做菜“现场直播”

  在淮阴区市管局监控中心,一面墙上的电子屏幕出现了全区各个学校食堂、餐饮机构以及集体供餐企业厨房的画面,正在直播着洗消间、粗加工间、切配间、备餐间等的实时情况,工人们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相较于过去那个门口挂着“闲人免进”的“神秘重地”,现在的厨房变得“阳光且透明”,成了人人可参观的“免费景点”。原来,这是区市管局积极推进的“明厨亮灶”工程,就是为了把好食品进入舌尖的最后一道关卡。

  舌尖上的安全,学校是重中之重。早在2016年,淮阴区政府投资140余万元的淮安市第一家互联网在线监控学校食堂项目正式落成,全区73所学校食堂共安装了280台视频监控摄像机,在这280个电子眼的监控下,监管人员可全程监控学校食堂操作实况。“厨房清理得干不干净,洗菜的工人认不认真,垃圾有没有乱放,这些都可以从视频直播里看得出来。”市管局餐饮科负责人介绍说,有了监控这双眼睛,对食堂工作人员是一种无形的监督和约束。“让学生吃得放心,家长才能安心”。

  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了86家学校食堂、2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443家社会餐饮等共564家透明安全餐饮工作。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