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辛/文 网载/图
“老中医”“军医”“名医后代”?专治各种男女疾病?微信那头的“医生”对患有隐疾的你关怀备至、有问必答,时刻与你保持联系。但你绝想不到是,微信那头的所谓“医生”,其实只是一个个拿着“话术”“剧本”的骗子。今年7月25日,广州市白云区法院对男子黄某坤、曾某聪、刘某金三名被告人诈骗案进行一审宣判,分别判处3人有期徒刑10年6个月、6年及3年,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被另案处理的同案人张某等其余76人,亦于近期以诈骗罪被各判刑期,并处罚金。据悉,该案诈骗团伙尚有部分嫌疑人仍被警方追捕中,全案涉案人员共百余人,致全国各地9000多人受骗,涉案金额达2500多万元。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网上找工作、购物、就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然而,也因为隔着一条网线,你无法面对面判断与你交易的人、物的真假、质量,这样一个疏漏就成为骗子们最热衷于利用的地方。
当然,不能因为有人利用互联网设立骗局,就因噎废食,毕竟,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提供的巨大便捷大大降低了社会运营成本,是大势所趋。问题在于,既然微信“那头”容易被骗子利用,证明网络技术在证伪、防伪方面存在管理、技术上的漏洞。
微信“那头”屡屡发生的各种骗局提醒我们,社会治理的领域要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社会治理的本领要从面对面提升到“网对网”。没有有效的社会治理与防范,仅仅依靠消费者个体的防范意识,肯定还会不断发生各类网络诈骗事件。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