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顾仕权
炎炎夏日,我们来到金湖县永祥种鸡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占地130亩,拥有多幢高大宽敞的鸡舍有序地排列着,这里正在养殖12万羽“父母代”种鸡。不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养殖数量,均为全省首家。
经过一番严格消毒后,在总经理王万平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一幢鸡舍。偌大的鸡舍里仅有2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整个鸡舍从饲料调剂、喂养、饮水、粪便清理到鸡蛋收取等过程全部为自动化作业,鸡舍采用了温帘调空、机械消毒等国内外一流的先进设备,“你看,我们每幢鸡舍里都有电子显示屏,会适时显示这幢鸡舍的情况,种鸡数量是20820羽、昨日产蛋数量18763枚,温度是26摄氏度、湿度是……”王万平一一介绍。
今年46岁的王万平,1988年在金湖县粮食局原金沟嵇圩鸡场工作。2002年3月,因企业改制,在鸡场工作的夫妻俩双双丢掉了“铁饭碗”。一度时期,王万平心情非常郁闷,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后,他和妻子决定建一家规模养鸡场……在说服了父母后,2003年6月,王万平租赁了原工作单位的金沟嵇圩鸡场,购回6000羽“父母代”种鸡,走上了种鸡养殖的路子。
从2003年一直到2017年,王万平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种鸡市场行情,或亏或赚,或忧或喜,创业的滋味,自己知道。
“这么多年闯荡过来,你认为当初的选择正确吗?”我们问。
“当初,借了亲戚朋友20多万元,没有想到,鸡场连续亏了两年,亏损了60多万元,可谓是负债累累,我们差点都没有信心了,好在2005年行情好转……这么多年来,种鸡养殖行情就是这么大起大落,但是不管是禽流感还是H7N9,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技术防控,种鸡从没有发生过疫情。这一方面得益于和扬州大学动科院建立常年合作关系,公司也成为扬州大学动科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是积累了多年养殖经验。2016年初在市场行情渐渐回温前,早在2011年我们就投资在宝应湖农场建鸡场,赚了近400万元。说实话,当时妻子劝我就此收手,但是,我并不满足,而是说服家人,决定再加大投资,毕竟我们养了30多年鸡了,对这份事业有了深厚的感情,也积累了许多养殖经验。王万平说:“2017年3月份,我选择了赤水村一块‘人迹罕至’的地块,在县农业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共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集物联网、全自动智能化蛋鸡舍以及生活区、饲料库房等基本设施一流的现代化‘父母代’养殖场,养殖规模扩大到10万只以上,种鸡是全部从美国引进的‘海兰’、‘罗曼’优质良种。自去年5月养鸡场建成投产后,效益明显,到今年5月,年孵化种鸡苗400万羽,销售种蛋1000万枚以上。”
谈到下一步公司的发展,王万平信心满满。他告诉我们,今年3月已经向市县农委申报了项目,进一步向发展循环农业迈进,将把公司建成集观光、休闲、科技一体化大型农业综合体项目,不但推动产业发展,也为职工增收和闲置劳动力就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带动当地养殖户向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饲养模式转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