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眉
清乙卯秋八月五日,《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与妻芸同游虎丘,一同的还有他们的母亲。芸笑称“邀君作探花使者”,遂成一段美事。
虎丘历来花事很盛,《虎阜志》注道:虎丘山东“有花园巷,花园人皆种奇花异卉售人,遂成花市。”贩花船只停泊在山塘街边,留园之后即为花埠,故留园别称“花埠小筑”。明清时花市所售牡丹茉莉仅供欣赏,清末后虎丘花农大量种植茉莉、玳玳与珠兰供茶厂制作花茶。茶味花香相得益彰,苏州的花茶源起甚深。
虎丘人素爱盆景栽花,此种风气在苏州自古很盛,《清嘉录》有“珠兰茉莉花市”一说,然珠兰、茉莉,皆来自他省。王樨登有《咏茉莉》一文:章江茉莉贡江兰,家住桃花不耐寒。三种尽非吴地有,一年一度买来看。
在山塘,还是清朝,便有鲜花集市,熏风欲拂。那时茶叶铺子取鲜花配茶用,这个方法一直沿袭了下来,变成花茶的本宗。我前些日还在“初见书房”里见过一次,新鲜茉莉掺在碧螺绿茶里,放满一个竹匾篮,一屋子的香气。到冬日则取腊梅入茶,气味清幽,也是一绝。还有纯粹取其香味的,单独泡茶,已是普世之法。
茉莉又叫“打爪花”,妇女取连蒂花蕊戴与头上,是极好的簪妆。虎丘花农,盛以马头篮,沿门叫卖,谓之“戴花”。到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本真的买卖方式,到白兰花、茉莉花盛开的夏季,在苏州还是可以随处可见卖花的老婆婆,白兰花以铅丝串双扭股,茉莉则做成手环,放在湿帕上贩卖,还有用麦秸编制的小盒笼,穿以彩丝,可挂可佩可戴,也十分讨喜。然而终究,关于花香妍色,较之过往,还是远去了些。冒辟疆与董小宛郊游时,小宛着退红衣衫,与冒辟疆款款相携,游人争相观之,惊为天人。古代着装讲究,规矩也多,大红只有正妻可穿,小宛穿的,其实就是淡粉红,但是用了“退红”二字,便觉瑰丽悠远,历史的帐幔背后隐隐绰绰的嫣红,悄无声息地勾魂摄魄,一旦惊觉,已是爱到骨头里了。
据《清嘉录》载,古时花市,零红碎绿,五色鲜浓,四时照应于市,不独有珠兰、茉莉。待到春日,有玫瑰、膏子花,夏有荷莲,秋有木樨,多被用于和糖、膏、酿酒、钓露。“百花之和本卖者,辄举其器,号为‘盆景’,折枝为瓶洗赏玩者,俗称‘供花’”。这和本之花,也是虎丘人所擅长的手艺。
苏州的盆景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沈潮初《忆江南》词云: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隐石湖时,就曾以英石、灵璧石、太湖石制成盆景,放在几案上,还冠以“天柱峰”、“小峨眉”等名称,供亲朋好友观赏。读书时候学校靠近范成大故居,有时候会结伴而去,那时范府已寂寥,印象中只和普通观光故居无异,仿明家具用红绳圈起来,注明“游客免入”。靠湖园边一圈现代藤编桌椅,几对游人闲坐闲谈,听出来是苏州本地话,还有人在打牌,桌子上放着玻璃杯泡的碧螺春。如今已有十几年未去,不晓得那里变成什么样了,如果再去,要留意一下园中是否摆了苏派盆景。
明清时期,苏州的盆景艺术已较为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平民设盆置景,成为一种时尚。《红楼梦》中大观园初成,贾政便领着一干人等到园中赏玩起名,造园之人亦小心翼翼陪同,其中奇石异景,巧夺天工。明代黄省曾《吴风录》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清代,虎丘山塘一带盆景制作十分兴盛,较大的盆景园圃就有十多家,到清代末期,逐渐衰落,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周瘦鹃喜好盆景,与朱子安思艺天成,成就许多佳作,苏州的盆景才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到五六十年代,逐步形成“苏派”风格,独具一格,享誉世界。周瘦鹃有言:“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王烟容的《新蒲寿石图》等。”
到底是文人。
苏派盆景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之分,前者于盆内栽植高不盈尺的古老树桩,经精心剪扎和培养,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后者以拳石片岩,艺术加工后巧妙缀于盆内,“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此外,苏派盆景的讲究之处还在于盆与架的选择,若配置得宜,或锦绣或清逸,奇趣佳妙,浑然天成。
再往前溯些,《姑苏志》有云: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春日卖百花,更晨代变,五色鲜浓,照映市中。其和本卖者,举其器。折枝者,女子于簾下投钱折之。具体投多少,也是有记载的,李翊《俗呼小录》称:“俗数钱,以五文为一花”。
沈三白也是爱花成癖的,折枝花,和本之花,皆爱,且喜剪盆景。《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章中,详细记录了他在“盆景”与“供花”上的造诣,摘之如下:“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垒石之法。……若新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盆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七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臂肩,节忌臃肿如鹤膝。须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有名‘双起’、‘三起’者,一根而起两三树也。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
朋友中亦有做盆景之人,生于苏州,受那周瘦鹃影响至深,痴迷这和本之花,奔波于南山北岳,寻觅盆中小景,闲暇之力,皆倾于此,又喜造园植木,吹箫抚琴,在这浮世之中,倒也过得闲雅。此人倾力造得一园,别名半竹居。翠枝青竹,园中还蓄得大量盆景,称“悬崖无尽,临水无边”(悬崖、临水皆为盆景造景术语),又积得老鸦柿数盆,每到冬日,寒枝红果,盈盈映日,引得无数路人驻足观赏。
到夏日,园中竹影流动,紫阳扑面。紫阳花季在夏日,花期漫长,足有三月,又有别名“无尽夏”,十分应景。此花绚烂可爱,粉红淡紫,最是怡然。每至暑之将尽,便到拙政园中取碗莲枯枝,插入合适器盏,清供于案上,小巧可爱,焚香吃茶,念那些古人生活之趣,虽无计无往,却也清幽。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