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卫平(加拿大)
应邀写这篇文章时,正陪着来加拿大探亲的老父亲在古巴Varadero度假。眼前的古巴,让我想起四十年前的家乡淮安,更加感慨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淮安的繁荣巨变。
刚才,老父亲抽烟,随身带的打火机过安检时扔了,在我们所住宾馆的商店里居然没买到。在这个相当于当年国内涉外宾馆或者“友谊商店”的煌煌大店里,除了当地的特产雪茄、郎姆酒和咖啡外,并没有多少日常生活用品和旅游产品。好吧,去外面的商店或小超市去买吧,只是个打火机而已,那里肯定有。接连去了几家商店、超市,结果发现商店、超市里日用品也不丰富,缺的何止是打火机,有些商店门前竟然排着长队,顾客依次进入购物。这场景对我这个“60后”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确实已是多年不见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人们拿着各种购物券,在粮油店、副食品店或百货公司门前排长队的场景。那些年真不容易,大人们绞尽脑汁,苦苦维系一家人的温饱,我小小年纪,不懂生活艰辛,常常为拥有一只新文具盒、一件的确良衬衫欣喜多日。
在古巴的游历,勾起我对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特殊年代的遥远记忆。四十年前的中国和今日古巴的情况多有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坚持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古巴因种种原因还一直固守着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加上美国政治上的敌视和经济上的封锁,导致其发展迟缓,国民收入很低。现在,古巴满大街跑的巴士还是中国宇通,主要的机场、铁路和公路还都是当年的中国援建。即便在我们住的五星级宾馆上网,也要买卡计时,费用极高,不是当地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说了这么多古巴,我想说的是没有比较就没有说服力。当我和老父亲聊起古巴的观感,老父亲由衷地说:看看今天的古巴,证明一个道理:中国搞改革开放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我虽然在加拿大居住多年,但几乎每年都回家乡淮安探亲访友,每次踏上淮安这片土地,都能发现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岁月流逝,年岁逐增,我越来越眷恋美丽的淮安。作为万里归家的游子,我最先体验到的是家乡交通的快速发展。2010年建起了涟水机场,可直飞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2015年有轨电车通行,依里运河逶迤往来,淮安人亲切地称它“草上飞”;在淮安交汇的几条高速,通达各地;市区大道,宽敞整洁,所有这些不输发达国家同等城市的公路交通。以淮安为枢纽的“米字型”高铁,指日可待,一年后淮安将跨进飞快的高铁时代。现在如果愿意,我就可以一路飞,飞,飞回家乡。“不远万里”已经是过去时,“万里不远”才是现在时!
祖国和家乡发达的电信网络,同样也惠及我们海外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我们想念亲人时,可以随时随地“微”一下,这零距离的对话,纾解了多少思乡之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淮安这颗镶嵌在千里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上的明珠,熠熠生辉。淮安城市长高了,长大了,变靓了,家乡的人也越发富足,越发自信了。凭供应券排队购物的旧景,已成天方夜谭。
值得欣喜的是,经济大发展之后,淮安人没有放松对城市软实力的建设。印象比较深的是翔宇大道一侧依次呈现的新四馆——规划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都是文化淮安建设的大手笔。各个场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人气兴旺。咱们淮安自古人杰地灵,诗礼相传,如今这文化的新气象,处处书写着家乡人的执著与超越精神。
美丽淮安,我的家乡,我梦中的桃花源。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片刻不曾相忘。祝愿明年再回家乡时,淮安更加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