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涟水“连环掌”护航教育发展“高质量”

 

  ■记  者 王健全 杜勇清 刘  华

  通讯员 魏志东

  8月15日,涟水县教育局收到一份公函。这份来自盐城市响水县教育局的公函目的明确:希望组团学习涟水打造“学乐云”教学平台的先进做法。这是涟水县教育局在两个月时间内,迎来的第三批“取经团”。

  “学乐云”教学平台是涟水在全省各县区中率先引入的智能化教学“香饽饽”。为此,自今年起三年内,该县每年将投入60万元,用于该平台建设。首批已建成的平台,吸引6000余名教师、9万余名学生和8000余名家长注册使用,成为他们教学相长的一把“金钥匙”。

  在“智能化”教学中“快人一拍”,是涟水重塑教育辉煌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县在迈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精准施策,向教育布局、人才储备、机制创新、品牌锻造等持续发力,打出了一套“连环掌”。今年中、高考中,该县学生提优率、保优率均位列全市第一,成为“双冠王”。

  下稳“先手棋”——

  筑牢教育均衡“基础桩”

  新学年开学在即,红窑实验学校学生李静洁显得格外兴奋。就在几天前,她从父母口中得知,曾与自己形影不离的玩伴张心怡,新学年将从上海转学回红窑,两个人很快又可以共度快乐的学习时光。

  张心怡的父亲常年在上海务工。提起孩子回乡入学一事,他毫不隐晦地说:“这两年家乡对教育的投入真正是‘大手笔’,光红窑实验学校就投了1个亿,学校已完全‘脱胎换骨’,我再舍近求远岂不是瞎折腾。”

  事实上,对红窑实验学校的亿元投入,只是涟水教育均衡化打下的一根“基础桩”。在滨河新城,该县投入5亿元打造的教育中心已于去年9月整体亮相;投入3.3亿元建设的滨河学校、高沟中学和3所标准化幼儿园及部分学校“改薄工程”已全部收官,另有12所乡镇中小学实现了从“老弱病残”到“智慧校园”的蝶变。

  “社会发展,教育优先;教育投入,一路绿灯。”涟水县教育局局长李长春说,今年该县16.1亿元民生实事项目中,教育继续“独占鳌头”,投资约4.35亿元的涟水中专新校区、开发区振丰小学等项目已纳入2018年政府投资计划,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该县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的“真金白银”近60亿元。

  不仅如此,涟水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仅去年一年就发放贫困生资助金2244万余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100多万元,贫困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

  摆好“擂台赛”——

  激活教师教干“蓄水池”

  颜春红是朱码中心小学教师。前不久,她刚刚晋升“特级教师”。“了不起的是,我们县同一批获得晋升的教师共有4人,超过了以往多年的总和,”颜春红说,能够晋升“特级教师”,固然与个人努力密不可分,但县教育局通过摆“擂台赛”、订制“培训菜单”等措施打出的人才培养“组合拳”,起到的却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教育“高质量”,教师教干是“定盘星”。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活力的中小学教师教干队伍,该县建立了“后备培养梯队人才库”,制定了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