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广福 孙威峰
今年以来,淮阴区三树镇紧紧围绕创建省法治先进镇和“七五”普法先进镇目标,以创建“平安三树”、“法治三树”为抓手,紧扣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思想,紧扣经济发展环境、紧扣改善民生破难题、紧扣社会治理保稳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大胆创新,务求实效,致力打造“七五”普法升级版,进一步为全面建成小康三树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落实两个保障
夯实普法基础
落实组织保障。该镇成立高规格的“法治三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牢固树立对法治建设四个“不为过”的意识,即“再怎么重视不为过,再怎么强调不为过,再怎么领导不为过,再怎么保障不为过”。镇党委将“法治三树”建设和“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和职能任务,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合力,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立体推进的“七五”普法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落实制度保障。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在全镇公民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五年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三树”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了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监督机制、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领导小组坚持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调度会,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镇人大通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构建两个平台
拓展普法空间
构建社会平台。坚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完善学法制度和考试考核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将学法用法情况列入镇党委年度考核内容,增强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开展“法律进学校”,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为三树中小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全力推进依法治校。每年组织涉农部门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发放法治宣传资料,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放映法制电影,组织法制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在全镇掀起了一股学法用法的热潮。
构建公共平台。在三树集镇人员聚集场所,建立了高标准、永久性的法制宣传廊。在主街道设立三纵两横的法治文化长栏;在交通干道和重点村树立了26块法治宣传牌;在各行政村开办法制夜校、放映法制影片,推进法治文化创新、普法载体创新、普法形式创新,开展全方位普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抓好两个结合
彰显普法特色
法治与德治宣传相结合。该镇坚持法治和德治宣传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普法宣传。用法治筑牢道德基石,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相继开展了“道德与法治同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开辟道德与法治永久性普法宣传专栏。
日常普法与主题普法相结合。在日常普法中,利用农村法制宣传月、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日、全国助残日、禁毒日、环保日、12.4宪法宣传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普法宣传教育。通过发放资料,提供咨询,文艺演出,专家讲座,现身说法,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实行多措并举,使普法宣传内容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建立两项制度
夯实基层基础
建立农村法律明白人制度。坚持为每个行政村培养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通过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培养一支懂政策懂法律的农村法治人才,为法治三树和小康三树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制度。该镇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形成覆盖全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了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和协会,广泛招募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投身公共法律服务事业。调解矛盾纠纷,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树镇通过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领导干部学法由“需要学”向“必须学”转变、青少年学法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群众学法由“我普及什么,群众就学什么”向“群众需要什么,我就普及什么”转变、企业普法由“形式普法”向“实质普法”转变,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全面落实“学法用法考法”机制,法治阳光普照三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