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军
粽子飘香时,心随意动间,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盐场。同朋友驱车二十公里来到海边的盐圩,据说这是原淮北盐场地域内,唯一完整保留海盐生产工艺的圩子。
圩子里有两排十余间低矮的青砖灰瓦房,墙砖和瓦片都泛着岁月苍桑的痕迹。房前屋后有几畦青翠欲滴的蔬菜,生机盎然。一棵棵马齿苋、一蔟蔟海英菜、一株株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悠然地点缀着屋舍。
质朴的盐场人家,素有户不上锁的习俗。我走近一户人家,随手推开房门,大声冲屋内喊道:“家里有人吗?”“我在这!”一句清脆的童声从百米外的盐廪后传来。
我们循声找到盐廪后的盐池边,一位八九岁留着短发的小女孩,光脚站在盐池里,正吃力地用铁锨捞起原盐,撒向她身旁的竹筛,筛子上的小盐粒像成串的露珠,流过筛眼,滚进盐池,卤水激起层层涟漪。涟漪所经之处,漂在粉红色卤水上成片的薄薄的盐花瞬间卷入池底。
女孩熟练地分拣竹筛上的盐珠,脚旁的红塑料桶里渐渐装满了大颗粒的盐珠。我不解地问:“小姑娘,你挑拣盐珠干嘛?”“给妈妈敷腿!”女孩回答简洁明了。盐场紧邻大海,气候潮湿,勤劳的盐场人又长年在外劳作,关节炎成为盐场人的常见病。“你妈妈有关节炎?”我脱口而出。女孩清澈的瞳子霎时蒙上一层薄雾,“妈妈为供我上学,整天到海边捡泥螺挖蛏子,日久天长便患上关节炎,到了阴雨绵绵、天寒地冻的季节,她的关节炎就发作,我都看到她疼哭了好几次!”女孩提着盛满盐的红塑料桶,缓缓走向盐池边,话音中略带微弱的哽咽。
“叔叔,请帮我接住桶!”女孩到达盐池边请求道。我弯腰伸手接过她递来的红塑料桶,轻声问道,“你妈妈敷腿时要把盐炒热装进布袋吧?”女孩惊讶地望着我,那神情似乎在问你怎么知道。
女孩放好工具,走出盐池,挥起衣袖拭去脸上的汗水,热情地邀我们去她家里。我怜爱地摸着她的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会治好妈妈的关节炎!”“真的?”女孩那张被太阳晒红的脸顿时充满期待。“叔叔的关节炎就是这样治愈的!”我肯定地点点头。“叔叔能拿几粒盐留作纪念吗?”我微笑着征询她。“没问题,你任意拿!”女孩大方地说。
临别时,我把准备送给侄女的新书包给了女孩,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表达谢意,小脸憋得通红。直到车子驶离圩子数里,我仍看到阳光下站立的身影,也仿佛看到她盐花般灿烂的笑脸。我把玩着手中晶莹剔透的盐珠,内心竟生出莫名的感动,这份感动蕴藏着浓浓的亲情乡情,这份感动让我再次品味到盐的芳香。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