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法治建设的前沿,他们积极履职尽责、踊跃建言献策,体现了心系大局、助力崛起的责任担当。
在为民发声代言的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展示了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品质情怀。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89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献务实之策、尽监督之责、做惠民之事、聚团结之力,尤如一粒粒种子,深深扎根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沃土中,积极为高质量发展发出光和热。
当好“代言人”
忠实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动当好民声民意民思民想传递的“信使”,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询问,11位人大代表分别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询问,2个半小时的专题询问“火药味”浓烈、“辣味”十足,既问出了不足、问出了原因,还问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专题询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员会及时汇总整理意见和建议,形成“问题整改清单”,以审议通报的形式及时转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同时加强跟踪督办工作。市政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梳理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4个月后,市政府整改情况将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并接受满意度测评。
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在淮安区启动质询试点,针对渣土运输管理失控突出问题,与会代表对该区政府及城管、公安、住建、交通运输四部门进行质询。全国人大和省人大专程来淮调研总结质询工作。今年4月26日,围绕人民群众和代表反响强烈的城区三轮车管理问题,淮安区再次通过开展专题质询,帮助解决城市管理顽疾。
市人大常委会还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开通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查询系统,实现与同级财政联网;在市、县区开展千名代表评庭审、千名代表助执行活动,提升审判水平,攻坚“执行难”问题;在金湖试点镇长、副镇长向镇人代会述职,并接受代表评议,此项工作在我省尚属首例。
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行使当家作主权力具体途径,是对国家机关工作监督重要形式。八届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意见建议417件,推动解决了一批人大代表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洪泽湖畔,老子山镇依水而设,是省级旅游度假区。沿盱眙县十里营镇一路往南,19公里长的十老路是进出老子山镇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十老路维修改造工作一度搁浅,路面破损,路况复杂,交通瓶颈凸显。大会期间,18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提升十老路等级的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对该建议进行专题督办,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调研论证,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送呈市委,市委书记姚晓东作出重要批示,市长蔡丽新两次进行专题推进,一个宏伟的洪泽湖生态旅游建设构想正日渐完善并成为现实。
在今年省人代会上,淮安代表团47名省人大代表积极建言,踊跃献策,其中殷强等10位代表提出“建议加强洪泽湖生态保护,制定洪泽湖管理条例”被列为大会一号议案,王樱等10位代表提出的“建议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被列为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代表关切。
人大代表积极参加行使国家权力,2017年以来,市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4项,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及审计工作报告等7项,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7人次,选举产生新一届省人大代表47名,圆满实现了组织意图、法定程序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发掘“一口井”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发出了“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动员令,8900多名人大代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主动投身强村富民新实践,积极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众发掘能够持续产生收益的“一口井”。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建立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121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两聚一高”和“一区两带”战略等内容,组织宣讲1960场次,受益对象8.9万人次。
全市企业家代表帮助经济薄弱村引项目、上项目,为村集体增收开掘“源头活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发挥帮扶的涟水县扁担村与今世缘4A级旅游区靠近的优势,投资300余万元在扁担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打造美丽乡村、做活旅游经济。
市人大代表池忠秋去年在盱眙县官滩镇金圩村投资兴建了永盛宠物用品加工项目,公司每年给村子带来10多万元集体收入,还为农村季节性富余劳动力、留守人员增加了收入,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今年,池忠秋又主动将盱眙县天泉湖镇凡岗村作为新的帮扶对象,在镇工业集中区兴建了生产加工点。
义兴镇人大代表周永留27年前离开家乡闯荡山东,创办粮油公司并成功上市。为帮助家乡人民共同致富,他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回到家乡涟水县义兴镇苗戴村,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黄花菜核心区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约25万元。
金湖县人大代表、一品葡萄家庭农场主陈跃红历时10年艰难创业,致富后主动反哺群众,每年将优质葡萄苗免费送给贫困农户种植,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村里20多位乡亲脱贫致富。
千场宣讲、百村帮扶、万户济困,一年多来,人大代表用一个个真帮实助的行动,展示倾心为民办实事、造福社会助发展的担当精神。
今年5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吉炳轩副委员长来淮调研时,对“大行动”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脱贫攻坚战是全党的事情、重大的事情,淮安人大创新开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服务大局,这个抓到点子上了。”在今年省人代会上,“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被写入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我市2017年度创新创优优秀项目评比中,“大行动”被评为一等奖;全国人大《人大资讯》、《人民代表报》头版和省《新华日报》《扶贫简报》先后作经验介绍。
架起“连心桥”
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双联”活动宛如桥梁纽带,使人大工作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
今年1月,市人大代表王明泉在大会期间提出建议,反映企业新建项目自立项到开工要经历将近一两年的漫长时间,希望提升新建项目审批效率。
3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在王明泉的公司——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开展主任接待日,常务副主任葛平与11名市人大代表围绕“放管服改革”,面对面交流,倾听代表呼声。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局、住建、国土等相关政府部门参加活动,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为优化审批流程,4月18日,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在洪泽区进行试点。
常委会组成人员定期走访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平台,“零距离”听取民声、收集民愿。
每月10号,金湖县黎城镇平安路社区的人大代表都会轮流在会客厅内接待群众,解决问题。
在前锋镇白马湖村,几十年来,渔民以船为家,大风暴雨天气,没有一处遮风地,渔民生命财产无法保障。镇人大代表几年坚持不懈提建议,今年7月,避风港建设启动,渔民们终于有了安全可靠的避风场所。
人大代表,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今年初,市委批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完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进一步拓宽,联系频次更加经常,联系机制更加完善。
争当“领头雁”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中的精英和楷模,人大代表的地位、职责和使命,决定人大代表必须立身为旗,树好形象,做本职工作和依法履职的“领头雁”。
在淮阴区,为强化代表履职意识,每位人大代表都有一本履职手册,并对代表履职情况实行了积分管理。在清江浦区,人大代表通过手机微信,为代表履职插上信息化“翅膀”。两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举办三期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进行集中培训。
为激发人大代表队伍建设活力,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十佳市人大代表”和“十佳市人大代表建议”评选,编印《淮安市“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人大代表风采录》,依托《人民与权力》《新华日报》和“淮安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从不同层面、多角度宣传代表履职风采和感人事迹,代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朱华林,省、市人大代表,广济医药公司董事长,10年前被选举为清河区人大代表,2013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今年又担任省人大代表。这10年,朱华林不忘回报社会,集团捐款400多万元,个人捐资100多万元用于各类慈善事业。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中,朱华林出资50万元,帮扶涟水县卜圩村233亩有机瓜萎种植。
2002年,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律师潘虹当选为清河区人大代表,并连续三届连任区人大代表,去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16年的履职经历伴随着她的职业生涯共荣共生。一次走访选民活动,潘虹随身带着笔记本和相机,深入细致摸排民情,一口气提出21条建议。今年人大会议期间,她提出了6条建议。潘虹还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律讲堂,走进社区代表工作室,为选民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
邓红,市人大代表,洪泽高良涧小学副校长,“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多年来一直利用休息时间致力于公益事业。朱坝街道王泽美是“洪泽好人”,8年前丈夫脑溢血昏迷,花费了高额治疗费用。邓红在了解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后,发动为她捐款,经常看望慰问,帮助王泽美渡过难关。在邓红的感召下,“水上百合”协会已由当初10余人发展到如今逾千人。
铁肩担道义,聚力济苍生。进入激情奋进的新时代,我市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一区两带”建设战略交汇点,全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带领下,将会倍加珍惜时代的重托、倍加珍惜人民的信任、倍加珍惜代表的使命,共同开创我市人大代表工作新局面,奋力开辟淮安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