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筑牢生态屏障 打造样板工程

■融媒体记者 孔雪

通 讯 员 张弢

本报讯 近日,记者获悉,白马湖上游河道花河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已竣工验收。这意味着,曾经臭味熏天的花河已经成为历史。

据了解,花河位于白马湖上游西北角,上接苏北灌溉总渠,流经洪泽、苏淮高新区5个乡镇,河道总长14km,主要担负着洪泽、苏淮高新区多个乡镇的排涝任务。但因几十年没有整治,河道淤积严重,排涝能力差;此外,沿线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白马湖水质。

去年,我市下定决心啃下花河这一“硬骨头”,计划投资1.2亿元对花河进行整治及生态修复。“当地政府、老百姓都很支持,2018年3月进场后,我们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沿线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4月2日就正式开工建设了。”花河生态修复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凯说。

作为2018年度淮安市重点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针对工程矛盾多、任务重、要求高、战线长等特点,白马湖办统筹谋划,加强管理。同时,积极梳理地方矛盾,多次会同洪泽区政府、苏淮高新区管委会召开征地拆迁、树木砍伐、坟地迁移、西气东输和国防光缆保护等协调推进会,相关县区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心组织,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每每想起施工时的艰辛,王凯感慨万千。据他回忆,因施工、监理单位进场时间较迟,按原设计水下施工方案不能保证在主汛期前具备通水使用条件,指挥部立即会同各参建方现场调查,多方一致认为只有采用“干法施工”才能确保节点工期。“花河是洪泽区、苏淮高新区主要排涝骨干河流,采取干法施工,必须解决施工导流、地方企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排水难题。”王凯一语道破施工难点。为此,指挥部查看地方水系后,决定利用干渠解决施工导流问题,并协调花河泵站管理所配合排水。与此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召开企业用水大户协调会,实行计划供水,解决用水问题。为抢在汛期前完成水下工程,410余名建设人员连续奋战在一线,百余台机械全力开动,终于在5月14日完成主河道平台水下工程验收,花河主河道具备通水条件。

王凯告诉记者,花河生态修复设置了自动化系统,包括5处小型岸边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和5座水闸自动控制系统、调度运行控制中心等,通过现代化手段从源头控制污染,确保入湖水质达标。同时,从过去“建筑式开发”转变为“生态利用式开发”,通过建设生态滤墙、生态护岸、生态拦截沟等,种植挺水植物、滨水乔灌木,进一步改善河道沿线水生态环境,改善白马湖水质。

截至目前,花河已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3.16km,阶梯式挡墙安装11.18km,木桩护岸1.6km,复堤加固20.726km;完成张玉河、安邦河、张施河支流河道清淤6.84km、雷诺护垫6.84km;新建节制闸5座,涵闸8座,拆建桥梁3座;栽植挺水植物70960平方米、灌木35000平方米、乔木14200株。现在的花河已然恢复“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面貌,在白马湖畔建立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廊道!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