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 王玉才
随着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今的涟城街道处处荡漾着文明之风,和谐之花竞相绽放。
人文关怀暖人心
为了让在外打拼的居民没有后顾之忧、让在家发展的居民更有希望,涟城街道各社区全力打造居民心中最温暖的家,纷纷对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健身室、日间照料室、室外活动场所等“五室一场所”进行提档升级,为广大老年居民的生活、健康、娱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全街道已为800多名老人提供家政、康复保健、日间照料、精神关爱等服务。
街道各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亮点纷呈,为妇女和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呵护。被授予“市妇女儿童示范之家”称号的军民社区,60多平方米的“妇女儿童之家”不仅配有电脑、电视机、图书等,还设置了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创业就业指导、妇女维权服务、儿童成长教育等功能室,实现了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活动常态化。社区妇联还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培训”,鼓励妇女学习纺织技术,先后帮助近百名妇女进厂务工。妇女创业指导站为妇女提供来料加工服务,并积极扶持有创业能力的妇女自主创业,帮其经营商铺或自主办厂。目前,魏连红、朱霞林、郭成洋等妇女分别创办了万家福酒店、军民日杂超市、快乐小天使幼儿园等。为满足妇女保健的需求,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免费妇检,举办宣传身心健康知识的科普公益讲座,开展有利于妇女儿童健康的健身文体活动。依托儿童快乐家园,节假日期间为孩子们提供读书、游戏、团队合作训练等服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开设“亲子沟通”系列讲座,传授科学的教子方法,关爱儿童成长。
贴心服务促发展
近年来,涟城街道坚持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把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着眼点,着力打造“服务型社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把服务的终端链接到居民家门口。
建立“一站式”的社区便民服务室。实现居民医保、低保救助办理、失业登记、计生服务等20多项一站式快捷办理服务,所有服务大厅增设了家家通代缴费系统,用滚动字幕发布招聘信息,建立社区QQ群。新涟社区以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室等活动场所为阵地,积极鼓励社区居民组建群众性文体娱乐团体,服务社区居民精神生活。涟州路社区招募热心居民,整合在职党员、直管党员资源,建立法律援助、治安管理、保洁护绿等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帮孤助残”等爱心服务活动。红日社区定期举办社会文明、身体健康、消防安全等社区科普讲座,普及健康、文明、进步的生活理念,促进居民素质不断提升。搭建利益诉求平台,为居民提供维权服务。常青路社区成立专门组织,运用联动运行、时限承诺、办事回访等方法,确保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得到快速回应、居民反映的困难得到实时解决。东门社区还在便民服务室设立“居民建言窗口”和“社情信箱”,开通“三理”热线,每周设立定期受理日,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分门别类进行梳理,认真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精细管理提质效
管好社区,就是为大家打造一个生态、文明、平安的家。去年,涟城街道在全县首家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按照村(居)、小组和小区划分成若干个小网格,明确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员,并将每个网格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地点和监督投诉电话在责任区域醒目位置公布,实现“网格化管理,团队式服务”。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片区负责制和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行管理重心下移,网格员除每天进行义务治安巡逻外,还不间断地对所在网格进行巡查,深入走访居民,收集信息、记录民情,及时上报并处理解决好一些突发事件,确保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网格。
涟城街道的网格化管理,变群众“走上来”为网格员“沉下去”,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着手,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