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滨淮
本报讯 连日来,淮安区司法局围绕改革重组后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开展“短板大调研”活动,深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单位,查短找差,落细落实2019年10项重点工作。
“法律护航”提升工程。组建综合性、专业性法律服务团队,进企入厂开展法律体检、风险研判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融资、环境保护、劳动用工、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法律风险。
“法律扶贫”升级行动。精准化推进法律扶贫工作,聚焦低收入人口和扶贫开发项目,组织法律服务团和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等提供法律服务,预防法律风险。
“法治体检”服务民企。通过项目化指标体检,梳理企业法治建设现状和法律需求,查找法律风险,开展“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政策宣讲,引导民营企业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减证便民”优化服务。对涉及户籍证明、死亡、学历、学位等法律服务事项,通过告知承诺制、信息共享等方式主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法护人生”专项行动。围绕公民不同年龄阶段的重点法律需求,制定出生、入学、工作、婚姻、退休等人生关键阶段公民权利义务清单,把法治宣传与指引群众维权结合起来,实现“法伴一生”。
“法律七进”普惠行动。开展法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制度,定期发布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风险提示。
“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扩大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对低保人员、特困职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不再审查案由,优先受理,事后补办手续。
“阳光回归”帮扶行动。按照“一人一策”要求,认真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管理工作,打造志愿者平台、走访帮扶平台等,帮助特殊人群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聚焦脱贫”解纷止争。帮助贫困村配齐建强调解组织,针对贫困村多发的土地流转、征地搬迁、邻里边界、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实施专项化解行动,积极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黑恶势力大排查。
“互联网+”补齐短板。针对律师资源不足现状,开设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提供在线电话视频咨询、在线法律事务办理、在线服务预约登记等互联网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均等化、普惠化。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