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
走进冬日的清江浦,里运河碧波荡漾,钵池山清明澄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公益宣传牌随处可见,文明礼让、志愿服务等一幕幕暖心画面映入眼帘,从横穿马路到礼让车辆,从乱扔垃圾到主动拾捡……这一切源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改变。
清江浦区是淮安的主城区、核心区,是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坚力量。新一轮创建的航程已然开启,清江浦人正以积极的姿态、主人翁的自觉,投身文明创建、美化家园的热潮。
集中力量攻坚
大力改革创新
“全区上下务必迅速行动起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精细的工作,大干新三年、再创新业绩,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百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会上,清江浦区区委书记仲凤笔的话语掷地有声,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把各项创建工作推上了新台阶。
2018年4月,清江浦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区委书记仲凤笔、区长张笑担任总指挥,其他四套班子领导担任副总指挥,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举全区力量集中攻坚。建立“六指一办”工作机制,出台了《清江浦区2018-2020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总体方案》《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清单》和《清江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等文件,对2018年清江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将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科学跨越发展考核体系。
自文明创建开展以来,该区坚决贯彻“全覆盖、无缝隙”原则,将全区划分为115个网格,建立区领导挂钩街道(乡镇)、区直机关部门挂钩社区(村)制度,完善常态化的上下联动机制,切实把人、财、物、力下沉到网格,确保问题发现在网格、矛盾解决在网格。“对一般问题,做到现场协调解决;对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处理的问题,我们利用手机APP,全要素网格通,及时上传信息,根据采集问题的属性,及时流转到相关的平台进行对接处理。”水渡口街道办事处政法委员周子亚说,通过“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真正做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
“昨天三区二栋的一个垃圾桶坏了,我们向网格组长反映了一下,今天立马就换新的了,社区环境美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大大改变了。”水渡口街道东方丽景社区居民邵洋波表示,文明创建让大家很有“获得感”。
聚焦民生热点
直面群众关切
“地面平了,路灯亮了,房子重新粉刷出新了,监控系统装上了……咱这老房子啊,住着又舒服、又安全!”2018年11月2日一大早,家住环城小区的张士萍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小区新增加了70来个停车位,多年的停车难问题也解决了。
和张士萍有相同感受的老旧小区居民大有人在。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区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改造的主要内容,重点解决严重困扰老旧小区居民的地下管网老化和路面破损及房屋漏雨问题,同时安装监控,更换单元防盗门、路灯等。另外,还对住宅楼外立面及楼梯间进行重新粉刷,配齐垃圾箱,并视小区具体情况,增加文体设施、绿化面积等。截至目前,该区已改造老旧小区100多个,改善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清江浦人的“家”不断焕发着新容颜。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初心。该区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短板,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补足文明城市创建中的薄弱环节。
汇通市场是苏北最大、区域辐射最广的批发零售商城,有经营户3000余家,长期以来,违章搭建、店面外溢问题严重,各种违法货车、三轮、“红甲虫”常常将市场堵得水泄不通,住在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一出门就各种堵,连消防通道都被堵死了,每天住着都提心吊胆的。”
为此,该区专门成立了汇通市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住建、城管、消防、交警等部门与街道、市场管理服务中心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拆除违章搭建、整治违法车辆、疏通消防走道、管理交通秩序……如今,汇通市场整洁干净,道路宽阔,路边画着停车线,文明停车的指示牌分外鲜明,非机动车有序停放。说起市场的变化,商户们纷纷点赞:“市场环境好了,客户愿意来了,我们的生意也更红火了。”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