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殷洁
融媒体记者 孔雪
本报讯 2018年,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紧紧围绕淮安高质量发展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顺利完成滨河大道及淮海广场改造,有序推进市区备用水源和主城区控源截污两个PPP项目,全面启动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黑臭水体整治取得新成效,淮安成功入围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的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2019年,该局将聚焦“6+1”部署,以改善水环境为核心,顺应群众期盼,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努力实现城市饮水优质、排水畅达、河水清澈目标。
强保障,备“足”水。今年,市市政部门将继续推进市区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汛期来临之前完成白马湖水源厂和京杭运河水源厂的取水施工。同时,协助解决项目公司的融资问题,确保年底前完工,实现不同水源间的调度,大幅度提升我市供水保障安全。
提质量,供“优”水。2019年,市市政部门计划完成清江浦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范围内的40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更换小区内所有材质不合格供水设备,真正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优质安全供水,彻底解决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水质安全和供水压力问题,对改造后的小区全部交由市自来水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此外,进一步强化冬季防冻保温措施,彻底解决小区供水设施受冻问题。
抢进度,截“污”水。2019年,市市政部门突出抓好主城区控源截污PPP项目,加快推进50个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工作,完善污水管网控源截污工程,提升城区水环境、助力城市河道水质达标。完成勤政路等17条道路、约6公里的污水管道铺设,以及清安河河道截污工程,并启动污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平台建设。
打硬仗,治“黑”水。市市政部门在今年3月底,对已完成治理的22条水体水质力争全部达标并通过民意测评,符合销号要求;年底前,完成剩余的27条水体治理,达到省级验收条件,基本消除我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努力将洪泽区砚临河、淮安区萧湖、淮阴区崔大泓打造为国家示范河道,实现源头、过程、末端和河底、水面、河岸全方位、立体式治理,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促进我市全面顺利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示范城市创建任务。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