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孔 雪
通 讯 员 牟文凯
本报讯 去年以来,涟水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为契机,着力实施水环境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塑水乡“高颜值”。
涟水县着眼“岸上”根源,解决“水里”问题,不断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一年来,该县积极开展入河污染源排查,对全县22个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与管理,在每个排污口安装标识牌。同时对古淮河饮用水保留区、一帆河涟水保留区等4个水功能区定期巡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置。
根据《涟水县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识别及整治方案》,该县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投资2.94亿元对城区邮电中沟、城北大沟、东大坳、西莱茵湖等11条河湖进行综合整治;投资1200万元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对全县长275公里的95条河道、26个村的106个河塘进行疏浚整治,还群众一片碧水。
涟水县结合河长制工作,加强河湖沿线环境整治,依法拆除围圩养殖9200平方米、乱搭乱建4832平方米,铲除乱垦乱种1659亩,拆除排污口8处。据了解,该县共聘用各类河道管护人员174名,配备保洁船32艘,水政执法巡逻艇1艘,提升沿河区域面貌和生态环境质量。
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涟水县对古淮河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行日巡查制度,对古淮河全线实行二级保护。此外,投资34.4万元对取水口进行隔离防护,设置隔离网3.2公里,确保取水口安全;实施一级保护区内生态防护整治工程,确保水安全,经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护了人民的“大水缸”。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