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东胡集镇春节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徐志鹏 陈裕 殷宇育

本报讯 为丰富今年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新春佳节,东胡集镇提早部署,细致安排,在元月初就着手筹划春节系列文化活动,致力营造“节庆有亮点,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的节日文化氛围,充分展示古镇东胡集的新形象、新风采、新作为。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今年元月初,该镇三套班子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春节文化活动的时间节点和节目安排,要求各村居、镇直单位本着“欢庆、文明、节俭、安全”的原则,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春节成为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实施文化强镇的重要载体。镇党委书记高正飞十分关心春节群众的文化活动,并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春节前夕,他深入村组,和文艺宣传队一起,敲锣打鼓向首届九位“东胡好老人”送去新春祝福和奖牌、慰问金,使老人们深受感动。姜圩村老支书、首届“东胡好老人”朱凯成感慨地说:“新一届党委是务实的班子、苦干的班子、创新的班子。2018年推进的十项工程,每一项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今年春节期间,该镇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新年奋发有为、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的氛围。鼓励全镇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为打造一个新东胡而奋斗。春节前后,该镇在《淮安日报》、《涟水日报》、《企业家日报》以及网络媒体发表稿件32篇,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该镇还在交通要道、农贸市场、人员密集场所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返乡创业、招商引资、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在新闻媒体上宣传“中国好人”冯卫生、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孙志海以及九位“东胡好老人”的事迹,把好人文化宣传得淋漓尽致,促进党风向好、政风向优、民风向善。让住在东胡集的人更有幸福感,让干在东胡集的人更有成就感,让走出东胡集的人更有自豪感。

活动新颖,内容丰富。为弘扬乡贤文化,该镇在春节前夕,以党委、政府名义向每位乡贤发了一封慰问信。正月初五,邀请60多位在外乡贤和企业家欢聚一堂,共话乡愁,共叙乡情,共谋发展。该镇现有1万多人在外打拼,各类人才和乡贤不仅人数多、层次高,而且活动面广、影响力大,是家乡最响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最骄傲的资本,是镇域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乡贤们在座谈时纷纷表示,希望家乡走农业起家、工业发家、三产兴家、创业富家、精神传家的乡村振兴之路,愿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全民创业争作贡献。为活跃节日气氛,姜圩、李圩、姜桥等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了文艺节目,到23个村居巡回演出46场次,主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镇党委推进的十项工程、今年要做的十件大事,以及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内容,受教育面达万人次以上,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老干部支部的陆明、退休教师徐慎东、镇干部徐志斌等都擅长书法,他们在春节前义务为群众写春联。该镇一位退休干部自费12000元,编印了红色记忆、诗词集500本,赠送给中小学生。各村的图书室、棋牌室在春节期间对村民开放。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胡集、桥西、鲁渡、新庄等社区,人们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尽情欢庆新年的到来。镇老龄委还组织中老年人进行掼蛋、象棋比赛,放松心情,欢乐过年。充分整合本地民俗文化资源,重视发挥青少年篮球队和外出务工人员的作用,广泛发动他们积极参加“过大年”活动,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享受快乐。镇诗词协会组织50多名会员,为即将出版的《涟水诗苑》撰写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喜迎新春佳节的诗词60多首。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