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志东
本报讯 2月15日,涟水县召开2019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18年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19年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力推动涟水教育高质量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涟水中学校长孙辉,副县长李阔等参加会议。
2018年,涟水县教育系统围绕“重塑教育新辉煌”这一核心,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党建工作扎实有效,4名党务工作者、15名优秀党员、3个基层党组织受到市委教育工委表彰。教学质量又攀新高,“一师一优课”评比获县级以上奖项422节,高考本科达线2268人,比2017年净增46人,提优率、保优率均为全市第一。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中考巩固率、优秀率、及格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内涵提质屡创佳绩,自行车队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上,取得了7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涟水中专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金2银4铜的可喜成绩、1名同学夺得“对口单招”农业专业全省状元、2名同学分别被中国少年科学院聘为“小院士”和“预备小院士”、2名同学被聘为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均衡发展再上台阶,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监测综合得分85.3分,比上一年度提高5.7分,增幅全市第一,4人获评省第十五批特级教师、3人被增选为全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获评正高级教师、1人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长春在作工作报告时说,2019年,涟水教育各项工作将紧扣“一个中心”、力争“二个提速”、实施“六大工程”来开展。
“一个中心”就是以质量为中心。继续高举质量大旗,立足常规常态,努力打造朴实本真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督查反馈,推进实施作业效能监测工程。进一步完善“县—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四级教研网络模式,打造一批可操作、实效好、叫得响的优质课题。进一步完善“以学校监测为主体、以联盟体监测为补充、以县局监测为主导”的三级质量监测网络,实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本土化、常态化。
“二个提速”就是教育现代化提速和优质均衡化提速。根据省评估标准,对标找差,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主攻难点与短板,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提档升级。完善教育设施布局,科学制定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有效应对初中升学高峰期和高中扩招的政策变化,稳步化解中小学大规模、大班额问题。充分发挥县内优质资源的品牌效应,深化联盟体建设,实现联盟体内成员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加快发展。完善“县管校聘”机制,抓好新教师招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六大工程”就是党建创优引领工程、优质特色发展工程、立德树人强基工程、“学在涟水”品牌铸造工程、综合治理长效工程、安全稳定保障工程。具体内容有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党风促行风,持续强化作风建设。继续以培植特色项目为切入点,做好特色项目的“调”“改”“增”“减”工作。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探索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境界、新经验、新模式,大力提升德育实效。完善省、市、县、校四级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库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与品位,树立各学段的品牌与典型。巩固好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果,做好常态化治理工作,持续开展跟踪督查、长效监管。时刻紧绷学校安全弦,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会上,李阔充分肯定了2018年涟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教育体育系统上下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要扩充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正确处理就近入学和规模办学的关系,合理确定各类学校服务半径,有序引导学生在不同施教区、不同学校间分流,保证学校布局与城镇化发展、学龄人口居住相适应。要按照“补短板、标准化、上水平”要求,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添置升级工作。要加快推进联盟体建设,构建“名校+弱校”“城校+乡校”的发展模式。要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课程改革,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努力提升课堂实效,力争2019年中、高考取得新突破。要构建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绩效考核、综合考评等实施办法,引导学校健康发展、教师主动发展、学生自主发展。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教师招聘进度,优化“三名工程”,通过开设名师课堂开展“传帮带”,发挥名教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要优化学前教育,认真落实学前教育新规,大力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按照优质幼儿园标准,新建和改建一批幼儿园。建立学前儿童看护点末位淘汰机制,保障在点幼儿健康成长。要重抓安全稳定,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