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宋莹莹
通 讯 员 陈敏东 张志勇
本报讯 洪泽区85后“女羊倌”王伟伟这个春节异常忙碌,她把湖羊养殖厂“搬上”了互联网智慧农业平台,在手机上可以实时看到羊舍一角,进入商城,还可认养湖羊。“这是我们首次触网,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短短7天时间,湖羊认领量已经超过180万只。”王伟伟越走越宽的创业之路,是淮安创富创业成果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市人社系统牵头制定《“创富淮安”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万企送岗就业、万凤还巢创业、万人创新创富、万匠培育强基“四万工程”,“创富淮安”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大就业“蓄水池”。通过开展“四个送岗”和“五个服务月”等活动,加强岗位匹配的无缝对接。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市通过发放稳岗补贴、社保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力促就业形势稳中有进。2018年新增就业、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重点指标均好于上一年,分别达9.24万人、6.27万人、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8%的较低水平,并列全省第一。
按下创业“快进键”。去年,全市开展创业培训1.53万人、扶持城乡创业1.8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94万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3亿元。我市新获批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名博士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创业型园区(乡镇、社区)连续两年100%达标,累计创成省级创业基地17个、创业项目144个,位居苏北前列。
织牢扶贫“保障网”。按照实现“六个100%”的目标,我市在40%以上的经济薄弱村建成标准化平台,对1.73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施免费培训,落实培训补贴170万元,培育推荐15个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和5个典型企业。
广发人才“招贤榜”。我市先后出台《淮安市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安居保障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经济发展所需紧缺人才、“双一流”高校优秀人才实行直接选聘,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1067人,本科学历人才6356人,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练就技能“硬功夫”。与驻淮高校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机制和学徒工作运行机制,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启动淮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和企业首席技师评选活动,进一步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创新、技艺传授、技能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31万人。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