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
本报讯 淮阴区司法局牢固树立“调解惠民、智慧服务”的理念,以学习“枫桥经验”为抓手,不断改进人民调解工作方法,着力提高社会矛盾调处成功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打造淮阴人民调解工作“五大特色”。
品牌调解,精准定位情暖“老兵”。针对退役军人群体上访增多,社会关注度较高现象,2018年以来,淮阴区探索开展“老兵”调解服务,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老兵调解室”,并在4个片区建立工作站,聘请29名在当地有较高威望的老兵担任调解员,通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联席会办、个案跟踪等形式,帮助有诉求、有困难的退役军人解决难题、化解矛盾,促进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
智慧调解,“指尖”服务便捷高效。研发“指尖调解一指通”微信小程序,设置专家说法等专题专栏,基础功能包括信息发布、调解员预约、调解员风采展示等,收录大量调解案例,全区调解专家库名师和镇村两级优秀调解员名单均公布于其中,群众可以自主选择,在线申请调解。“指尖调解一指通”微信小程序还宣传相关法律知识、调解案例,群众可通过浏览阅读,提高法律意识。小程序上线以来,浏览人数已超1.1万人次,受理案件542件,法律咨询2867次。
信息调解,“智慧词典”有章可循。启用“小词典”案例库系统,进入系统搜索相应关键词,系统随即推送相关案例、法律条款,并推荐调解方案供调解员和调解对象参考,帮助调解员对症开出“处方”,极大地提高了调解人员的调解效率。2018年,已有1280件矛盾纠纷借助“小词典”获得调处,其中“顽疾”“杂症”案件360件,访调对接案件92件,调解成功率98.1%,协议履行率100%。
跨域调解,专业“评议”公正信服。创新开展人民调解评议庭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如信访、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环境污染等需要专家会诊合议的案件,当事人双方可主动申请或由淮阴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开庭进行评议。该局从全区聘请了“两代表一委员”“道德模范”“五老”等行业专家140名,组建调解专家“小智库”,并根据案件情况邀请行业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律师、公证员等“会诊合议”,现场评议、现场投票,给予当事人双方科学合理的建议,帮助双方达成合议。目前全区已评议44起案件,化解率100%。
“出诊”调解,巡回服务送“法”上门。为深入服务群众,整合全区优秀调解资源,促进全区调解工作的联动,淮阴区设立“巡回调解庭”,邀请调解专家团成员,在淮阴区范围内不受地域、行业限制,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到矛盾发生的单位、场所等进行调解。巡回调解庭可根据乡镇或村申请,现场参与矛盾调解,或者主动参与镇村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群众无须出门,即可在家门口将问题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目前“巡回调解庭”调解案件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