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真心放在村 感情系于民 聚力攻脱贫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崔德贤

本报讯 2018-2020年度市委驻盱眙县帮扶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已一年多了,三百多个忙碌的昼夜从20位帮扶队员身边掠过。这一年,帮扶工作队自有资金投入623.982万元,连同协调资金累计投入6321.4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7个,如期实现山洪、藕塘等5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新“八有”标准的目标。

“咱们村还有多少低收入农户未脱贫啊?村里在增强集体经济、新修农路农桥和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有什么需求?”在盱眙县河桥镇淮峰村村部,帮扶队员们关切地询问。“还有近30户未脱贫,帮扶单位要是能再建个养殖棚就更好了。”该村老书记的眼睛里写满了希望。

驻村帮扶以来,帮扶工作队积极组织18家帮扶单位129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认真开展“阳光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定期开展“述职问效”,助力1572户、4721名低收入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在认真学习掌握新时期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定期入村开展帮扶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宣传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知晓帮扶政策、支持帮扶工作。同时督促并协调各后方单位帮扶责任人定期进村入户,真正把帮扶对象搞准确、把致贫原因摸清楚、把相关台账建立好,并根据帮扶农户致贫原因,及时准确填报“阳光扶贫”手机APP有关内容,突出因户制宜、因人制宜,逐户精准施策、精准滴灌,指导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2018年,依靠市水利局帮扶建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盱眙县鲍集镇邹黄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看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投入生产作业,邹黄村党总支书记章勇激动地说:“产业扶贫带给困难群众的是脱贫增收的源头活水,感谢驻村帮扶单位给我们村带来了好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盱眙而言,山水资源是禀赋,是优势。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驻盱眙帮扶工作队充分把握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机遇,积极把自然资源、文化潜力开发好、利用好,让美丽生态成为“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