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镇淮楼岁月

 

  ■ 记者 曹政 通讯员 王松春 沈淮 高建平 

  古城淮安(今淮安区)的城中心,有座妇孺皆知的标志性古建筑——镇淮楼。千百年来,镇淮楼以它那庄重、典雅、古朴的姿态雄踞于古城中心。

  镇淮楼,古名“谯楼”,宋代宝庆2年(1226)创建,元末张士诚洪武十九年(1368)倾圮;永乐17年(1419),镇守淮安指挥使陈瑄等重建。镇淮楼原匾曰“谯楼”,后改曰“南北枢机”。

  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历史上饱受淮水之害,仅从“淮安”这个称谓,就可看出人们祈求“淮水安定”的愿望。清代道光壬辰年(1832),淮安知府周焘为祈求风调雨顺,将府衙的“镇淮楼”匾额移置于城中心的谯楼之上,祈求能镇住淮水,保淮安一方平安。如此,“谯楼”演变成为“镇淮楼”,有震慑淮水之意。镇淮楼因年代久远,受风雨侵蚀,毁坏侵圮。清光绪七年(1881),淮安知府孙云锦拨巨款重修,仍保持原有风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北伐军占领淮安,城内有国民党县党部,为了颂扬孙中山,镇淮楼曾改为“中山楼”。抗战爆发,常有敌机来两淮轰炸,国民党县政府在镇淮楼上设立瞭望哨,并在楼顶开了一个天窗,升出一根木杆,上悬一铜钟——遇有敌机侵犯,作报警之用,还可作消防警号。1939年,日寇占领淮安,镇淮楼横遭洗劫。1945年,日寇投降,新四军攻克淮安城,淮安人民政府重修镇淮楼。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又重新修建了镇淮楼。

  镇淮楼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是古城深厚历史文化的缩影,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在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的呵护和装点下,镇淮楼更加瑰丽多姿。众多游客慕名而至,登高远眺,漫步遐想,摄影留念,饱览古城的无限风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