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老子山镇“三治融合”创新社会治理

■ 严 闯

本报讯 老子山镇立足镇情实际,打造“平安号”水上综治中心,强化法治宣传,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三治融合”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坚持“创新善治”,探索打造“水上综治中心”。以前,渔民到镇上办一件小事往返需要一天时间,既耽误生产,又加重负担。针对这种情况,该镇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水上综治中心”,该船共三层,长26米、宽6米,使用面积达350平方米,设有法治讲坛室、法律服务室、纠纷调处室、“巡回法庭”、检察工作站等,顶层是可容纳100多人的法治宣传展示平台。成立“湖区网格化服务中心”,设立网格长、网格员,每月进湖区巡回工作,以“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湖”为宗旨,开展法治宣讲、接待来访、排查隐患、化解矛盾等工作。仅2018年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多起,为湖区渔民提供法律咨询、播放法治宣传节目100多次(场),深受渔民欢迎。

坚持“智慧助治”,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该镇因地制宜,依靠“平安号”水上综治中心,聘请“中国好人”唐真亚、孙成斌做“平安号”综治调解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镇政法委书记唐国章的水上综治“四民”群众工作法,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党的十八大代表、“大湖鸿雁”唐真亚利用“平安号”把从报刊上搜集到的渔业科普知识讲给渔民听;“大湖卫士”、全国文明家庭孙成斌家庭经常乘坐“平安号”进湖区调解水上交通纠纷。

坚持“多元合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平安号”整合了信访办、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民政、村建、国土、城管等部门的力量,抽调精干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做到重点工作统筹兼顾、部门业务分工协作,一站式服务,一揽子包办。设立“志愿者人才库”,吸引夕阳红文艺表演队、法律工作者、“五老”人员、农技人员等加入,协助处理问题并提供专业知识支撑。老子山镇是著名的旅游特色小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万人次。为丰富游客体验,深入宣传综治工作,传递社会正能量,该镇打造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长廊,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