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羊明明
本报讯 2018年,全市残联系统按照“基础更坚实,服务更精准,民生更殷实”的基本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压实责任,强化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依托省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残疾人光伏扶贫工作,先后两次组织人员对涟水、盱眙、淮安区3个省定片区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进行筛查,并确定了清江浦区、淮阴区等4个推广片区,最终确定符合安装条件且有安装意愿的残疾人家庭889户。“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全覆盖,持续推进集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娱乐、托养等五位一体的“残疾人之家”建设。
残疾人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持续加大“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帮扶力度,与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从“阳光扶贫”系统中导出22469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的相关数据,建立贫困残疾人花名册,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帮扶精准度。去年12月,会同市扶贫办召开全市残疾人脱贫攻坚会议,印发《淮安市残疾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残疾人就业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常态化招聘、社会中介机构“空岗采集”、开展专项援助行动等方式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开发“残疾人就业服务”APP,动态掌握残疾人就业需求,加强残疾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残疾人精准匹配就业岗位。共举办各类残疾人招聘会26场。对成功介绍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予以补贴,经审核,符合补贴及奖励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共48家,通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补贴、奖励80余万元。通过建设“残疾人之家”和区域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落实劳动项目,帮助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会同市民政局深入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向2.95万名低保外重度残疾人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向2.71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部分县区将补贴对象扩展至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为7万多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淮阴区补贴标准由原先高中每人每年1000元、大学每人每年1500元,提标到高中每人每年2000元,大学每人每年3000元。
保障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机制日臻完善。连续两年将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将残疾人重点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完善督查推进考核工作机制,加强各类目标任务的督查考核。规范扶贫济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用到实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以省残联“无障碍改造示范点”为契机,积极开展街道(乡镇)政务中心的无障碍建设或改造,完成年初制定的15个街道(乡镇)政务中心的无障碍建设、改造任务。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