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通 讯 员 陆群尧 周一峰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助推全市高质量通过省“七五普法”中期考核验收基础上,创新推出“老兵调解室”“律企e键通”等多个服务载体,服务品牌呈现出“葡萄串”效应。
据了解,去年由我市打造的“老兵调解室”,得到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批示肯定;研发上线的“律企e键通”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创新案例;全市4件法治为民实事项目入选首批全省优秀法治实事项目;市司法局连续三年夺得全市“101%服务年度优胜红旗”,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状”,行政调解服务获评全市“101%服务十大品牌”。
在具体实践中,市司法局以“律企同行”服务工程获得国家7部委推广为契机,持续打造“律企同行”升级版,全年累计为企业代理法律案件3万件,走访企业1863家,帮助企业解决法律事务问题1356个,为企业避免和挽回损失2.1亿元。与此同时,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实施了“法律扶贫”工程,为7.7万户低收入人口建立了“法律扶贫”档案,对全市152个扶贫项目开展了法律体检。
不仅如此,去年,淮安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了全覆盖;“法润民生”微信群成员达16.5万人,发布法治信息3.4万条;“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听群众来电1.3万人次,满意度达98%;组织开展了“法润淮安”“司法惠民城乡行”“德法涵养文明 共建绿色生活”等活动,全年调处矛盾纠纷8.9万件,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法律援助惠及5990名困难群众。
去年,我市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金湖镇域综合执法得到省政府批准并全面推行。实施“三调联动”提升工程,县乡村三级调处中心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基层派出所派驻调解室全部建成,住建、人社等15个重点行政单位全部设立了行政调解室,调保结合的医患纠纷调解模式被全省推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位居全省前列。去年,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改建项目纳入全省智慧中心试点,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乡镇、村(社区)辐射的网格化格局已经形成,全市共培育发展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356个。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