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怀连 喻敏
本报讯 初春的红窑,村村可见兴修农田水利,备足水源保灌溉的忙碌景象。据统计,目前该镇37个村(居)已动用大小挖机60台次、组织劳动力1.6万人次,疏浚或修复斗农毛渠156公里、土方18万方。
2018年以来,该镇通过政策引导,特别是以奖代补机制,推动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常态化长效化。各村(居)积极动员党员群众“联合作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清除沟渠淤积,确保打赢“备水保灌”这场“仗”。镇水利、农技、农机等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检查督促渠道清障修复、工程维护等,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强工程安全隐患排查,致力让一些“漏水缸”变蓄水池、“筛子渠”变节水渠、“肠梗阻”变畅通渠。与此同时,该镇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管护责任,提高管理水平,让现有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确保全镇8.2万亩农田生产灌溉用水无忧。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