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涟城街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燃”农村发展引擎

■ 刘岳文

本报讯 人勤春早,位于涟城街道二塘社区的荣祥蔬菜专业合作社里,葱郁鲜嫩的韭菜等时令蔬菜展现着盎然春意。涟水人爱吃韭菜,年后的韭菜销售特别好,这让合作社负责人和种植户们高兴不已。

“现在韭菜销售每天都有一两吨”,合作社负责人武荣祥指着道路两侧的大棚告诉笔者,“今年的韭菜价格比往年高了很多。我们从地里割下来每斤就能卖到三四元钱左右,光这一季韭菜下来,种植户们今年的收益就有了保障。”

武荣祥是土生土长的二塘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搞蔬菜种植,从地膜覆盖到大棚栽培,从“提篮小卖”到零售批发,从传统种植到反季节栽植,他都是每次“蝶变”的领头人,2012年他发起并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蔬菜标准化种植之路。如今,合作社已有30余户,种植面积接近200亩,合作社统一采购和供应的农业投入品达85%以上,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销售社员产品产量达70%,从“单打独斗”的碎片化种植,到“抱团取暖”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社员的收入逐年增长。如今,像荣祥蔬菜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在涟城街道越来越多,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我们一手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手抓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涟城街道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街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6家,行业含精品果蔬、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类型。2018年,全街道农产品加工主营业收入预计为23亿元,同比增长9%。”与此同时,涟城街道还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街道已有家庭农场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在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红过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养殖户鼓起了腰包,也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日前,笔者在谷嘴君鹏农场采访时,见到谷留梅,这位年近六旬的农妇正在塑料大棚里采摘辣椒。她说:“在农场里干活,不要什么技术,只要勤快肯吃苦就行,正常一天下来能赚百十块。像自己这个年纪外出打工已经不现实了,在家门口的农场帮帮忙,不仅能赚钱补贴家用,还不耽误照顾上学的孙子和孙女,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农场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每年的用工支出多达100多万元,用工量最大时每天接近百人。

下一步,涟城街道将结合党工委实施的“村居共建、同频筑基”工程,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支撑能力的建设,以村(居)为主要建设载体,实行以强带弱,实力较强的村(居)通过项目扶持、资源共享、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销售渠道等,帮助石庄做好青椒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胡新千亩西瓜种植园为主要实施主体,开展西瓜新型载培模式的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检测、精细农业生产、动物及动物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示范运用,在农业化、经营规模化、农民组织和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生态、高效、休闲的现代农业新形象。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