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晓菲
本报讯 高铁商务区办事处浦马村的金东华在村里入了党,但他常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做桥梁工程,无法正常参加每月的集中学习活动。像金东华这样的党员,淮安生态文旅区还有100多位。如何才能让这些不在本地就业、生活的党员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呢?淮安生态文旅区党工委通过线下集中学习、线上按需补课、“智能化管理平台”推广运用,高质量推进党员远程教育管理工作。
线下学习“日常化”。2017年,生态文旅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1号文件暨《淮安生态文旅区党建工作要件点》,明确每月10日为全区党员固定学习日,并按照“一站多能”要求,组织基层党员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传达上级精神、宣传法律法规、培训技能技术,增强党建阵地和远教站点的活力和吸引力。生态文旅区16个村居1100余名党员,84%以上的应参学党员能够按时、定点参加组织生活、集中学习,两年多的时间里,党工委管委会相继出台了《淮安生态文旅区基层党建十项基础工作规范标准》《关于规范村务监督“一季多单”提升民主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等多项制度,并为各社区、村分别提供了10万元、5万元的党建专项经费,充分保证了各基层党组织的支部活动、为民服务、党员学习、站点维护运行等。
线上补课“个性化”。生态文旅区党工委为了保证每一位党员都能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从2017年起按照党员管理“一村多群”的要求,以社区、村为单位建立1个以上覆盖本社区、村全体党员的QQ、微信群,管理员一般为村党组织书记,及时发布集中学习时间、地点、要求,每周发布党员学习教育内容,定期发布上级会议精神、党建业务知识、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适当发布农业技术、养生保健、人文社科等与生产生活相关、积极健康的信息。此项举措既保证了每个月综合参学率能达到85%以上,又扩大了党员学习受益范围,弥补了不能现场学习的缺憾。
管理平台“智能化”。今年初,市委组织部研发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智能化管理系统”并推广至全市各县区、平台。该系统依托现有的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通过互联网+手段,运用最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对党员干部的远程教育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自动智能化评估以及多维度智能化评判。当前,生态文旅区16个基层远教站点已将全部党员信息录入系统,每月固定学习日学习现场、站点管理、站点建设等情况一目了然,新系统不仅客观评价检验了远程教育开展的情况及应用效果、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更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抓好工作的责任感,受到了全体党员及党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