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 朱楠楠
本报讯 淮安区钦工镇宋集村由于资源贫乏,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十三五”期间,被定省定经济薄弱村,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70户、512人。为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近年来,以村党总支书记谷洲为首的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村情、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向土地要产出、要效益,土里刨金,突出以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以“脱贫、富民、壮村、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不仅迅速实现村集体经济强壮,而且到2018年底,实现了除低保户、五保户外的147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486人贫困人口脱贫。
在该村连片钢架大棚的田头,我们遇见了大棚承租经营者谷晶正在和一群雇工忙碌移栽西瓜。据谷晶介绍,这一片大棚是2017年村里争取70万元省农委产业富民资金投资兴建的,占地80亩,建设高效钢架大棚70栋,由其承包经营,实行西瓜和蔬菜轮作,亩均纯收入超万元。合同5年,已经营2年,不仅村集体每年可获租金5.6万元,而且常年雇用本村30多人务工,日工资80元左右。
离开大棚,我们又来到由该村集体领办的金玉土地股份合作社。据谷洲介绍,该合作社现已吸纳农民土地入股200亩,利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200万元,实施薄壳山核桃经济林项目。针对薄壳山核桃需在3-5年后进入丰产期,村“两委”开动脑筋,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后,发展林下循环经济,2018年3月份选择了品种佳、销路好、生长周期短的包菜,与镇脱水蔬菜厂签订长期回购合同,保底价0.2元每斤,亩产4000公斤,仅三个月时间为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8月份与经济开发区腌制品厂签订长期合作订单,由村集体负责种植大头菜和萝卜300亩,保底价0.4元每斤,亩产达3500公斤,为集体增收15万元。今年合作社拟进一步扩大土地入股面积700亩,种植包菜、大头菜、萝卜,可实现收入32万元,种植中草药丹参100亩,可增收10万元。共计实现集体收入42万元。土地入股农民可实现三个方面增收来源,即土地入股分红、合作社经营收益二次分红、日均60-100元的务工收入。
粮食烘干是该村今年重点实施的强村富民项目,利用省农垦产业帮扶资金480万元,新建日处理120吨粮食烘干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6月份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可服务5000亩农田产出的粮食,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同时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的垦地合作产业帮扶模式,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就业,,推动优质稻米规模化种植,拓展农垦企业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实现垦地合作共赢。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