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刘晓兰
通 讯 员 周 华 王 静
本报讯 绿色殡葬在淮安走过了九年时间,九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殡葬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淮安市永思园公墓作为市民政局直属公墓,扎实推进绿色殡葬的推广与落实,让殡葬事业成为传递亲情、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重引导转观念。殡葬事业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荫及子孙的重要方面。市永思园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殡葬改革,从每一个服务细节入手,引导人们转变观念。
时间回到九年前,很多市民带着纸钱等到永思园内焚烧,导致园区草坪被破坏等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市永思园采用渐进的方式进行引导,相继推出“冥币免费兑换鲜花”“一缕黄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在每年的清明、中元节、冬至等传统祭祀时节,工作人员对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用品的市民进行耐心说服,并免费奉送一束鲜花或一缕黄丝带,以换下冥币等迷信祭祀物品。
“今年清明节我们继续为广大市民准备了3000多支菊花以及5000根黄丝带,市民可以用纸钱免费兑换”。市永思园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在永思园内,鲜花祭祀、黄丝带祭祀、青松祭祀等环保的祭奠方式正逐步替代焚烧纸钱冥币,成为我市清明祭扫的最大亮点。
不断推进殡葬惠民。市永思园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到殡葬事业改革发展上,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殡葬服务需求。
今年清明节我市将有14名逝者集中安葬于花坛之下,这已经是连续八年市永思园为逝者举行集体免费花坛葬,迄今为止共有151名逝者选择了花坛葬,2000多名逝者选择了树葬、壁葬、草坪葬等各种绿色殡葬形式。参加集体花坛葬的逝者亲属还将获得1500元的生态安葬奖励金。市永思园全面落实相关惠民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绿色殡葬的推进与落实。
近年来,市永思园坚持以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节地生态为殡葬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动公墓从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型,引导群众从注重大碑大墓等物质载体转移到以精神传承纪念为主,真正把惠及民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各项殡葬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实现“逝有所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