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夕康
洪泽区将机构改革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实际,统筹谋划,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地有序推进。截至2月底,全区37个部门都实现班子配备、职责交接、人员转隶、集中办公、标牌悬挂、印章启用、党组(委)组建“七个到位”。目前,正压茬推进“三定”规定的制定工作,全区机构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为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心组织
基础工作做在先
洪泽区委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工作,专门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领导区级机构改革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超前谋划。从去年11月初开始,该区以现有机构编制台账为基础,逐个部门核对人员编制、职数、内设机构等信息,确保摸清底数,为机构改革提供客观依据。在深入研学《江苏省委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央和省市党政机构职能调整内容,细化形成区党政机构编制和职能调整预案,为该区机构改革方案确立了基本框架。1月21日,省、市批复同意《淮安市洪泽区机构改革方案》。
二是周密部署,有序实施。2月1日,召开全区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对机构改革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为加快改革进度,2月12日,又召开区机构改革工作推进会,对标找不足,聚力补短板。
三是建章立制,务求实效。出台《保密工作纪律规定》《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调配方案》《印章管理工作方案》《档案处置工作方案》《国有资产管理方案》《经费保障方案》《离退休干部归属交接方案》《宣传舆情管控预案》等制度规定,确保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同步展开,相关措施同步配套。
上下对应
规定动作做到位
洪泽区在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上严格落实上级要求,总体上与中央和省市机构职能基本对应。在建立健全和优化区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方面,涉及中央和省市调整、组建的议事协调机构,该区也相应调整或组建。比如,将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组建区委审计委员会,等等。在职责划转方面,涉及区政府部门职责划入区委机构的,该区也相应进行划转,如将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版权局)的新闻出版、电影管理等职责划入区委宣传部,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公务员考试录用、职位管理、考核奖惩以及培训和工资福利等公务员管理职责划入区委组织部。在机构设置方面,设立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医疗保障局等机构,与省市机构设置上下基本对应;将民族宗教管理职责划入区委统战部,同时加挂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牌子,以确保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在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方面,洪泽区严格遵守省委确定的37个党政机构的限额标准,共设置办公室、组织部、研究室、巡察办、老干部局等区委工作机关11个,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住建局等区政府工作部门26个;严控编制总量不突破,科级领导职数较改革前减少34名。
因地制宜
自选动作做出彩
洪泽区充分利用中央允许地方发挥自主权设立机构的契机,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比如将区商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承担的招商引资、投资促进、重大产业项目服务职责,以及统筹开发区(园区)投资促进职责等整合,组建区投资促进局。该做法是全市乃至全省机构设置的特色亮点之一。
有机衔接
统筹工作做扎实
为确保机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洪泽区除了抓好抓实党政机构改革这个核心任务,还同步将其与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相衔接,与深化人大、政协、群团、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推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洪泽机构职能体系。逐步在全区9个镇(街道)推行“政务服务一窗口”“镇村治理一张网”“综合执法一队伍”“日常管理一中心”的“四个一”治理模式,构建简约便民、阳光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将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法制委员会相关职责整合,组建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将区人大法制委员会更名为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将区政协经济科技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更名为区政协经济科技和农业农村委员会;将区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更名为区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将区政协文卫体和人资环委员会承担的联系文化艺术界等相关职责调整到区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将区政协文卫体和人资环委员会更名为区政协教卫体和人资环委员会。抓好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群团机关改革方案落实,增强其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对区金融管理办公室、区旅游局、区地震局、区水产局等33家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清理,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一律回归行政机关,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下一步还将在全区范围内整合组建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的综合执法队伍。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