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李 蓉
通 讯 员 唐 广
白天,春风吹过,运河两岸柳色青青,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里运河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到了晚上,夜色下的清江浦流光溢彩,好似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如果你驱车来到洪泽区的蒋坝镇,你会被“小镇风情”所吸引,洪泽湖边独特的“小镇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
近年来,我市努力将大运河淮安段建设成为中国漕运文化核心展示区、中国水利河工文化经典集成区、运河生态文旅江淮经典体验区、运河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让昔日的“运河之都”焕发出新时代风采。
展现文化之美的河
大运河书写了淮安辉煌的发展历史,积淀了淮安厚重的文化底蕴。立足大运河文化这个“根”和“魂”,淮安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特色文化,多方式传承、多角度展示,将大运河开放包容的特质凝练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代淮安精神,充分彰显运河文化蕴藏的时代价值,实现“一条河尽显淮安文化之美”。
加强遗产保护。在全省率先出台《市文物保护条例》,建成大运河重要遗产点段监测平台和遗产档案数据库,实施全时段、全区域运河文化遗存监控保护措施。扎实做好运河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统筹推进运河遗产保护工程,一批重大遗址得到保护性展示利用。
开展品牌活动。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打造了“后申遗时代”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盛宴。组织“清口枢纽·科技之光”大运河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主题论坛,为全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智力支持。创新开展“淮安·中国大运河文化周”系列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运河故事,留住运河记忆。
推进精品创作。加强淮安运河史、漕运史考古发掘和课题研究,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淮安分院,实施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舞台艺术作品、影视剧作品、运河主题美术作品等精品创作工程,推动运河文化的精品力作出新出彩。
展现绿色之美的河
大运河文化带承载了淮安千年文脉,淮安也有责任把大运河建设成为极富魅力的高颜值生态长廊。
描摹生态底色。将“清净运河水”“做美河两岸”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河长、湖长、断面长“三长一体”管护机制,扎实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整体性改善和提升大运河生态环境。
狠抓环境治理。深入实施“263”行动计划、黑臭水体整治和削减入河水污染物工作,推进运河沿线铁路、高速公路、航道环境整治和干线航道非法码头及浮吊作业点治理。加强京杭运河淮安段危险品运输船舶管控,推进船舶LNG动力改造,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大运河淮安段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提升基础设施。滨河大道工程建成通车,里运河文化长廊慢行系统、人文自然景观、滨河绿化带等工程全面完成,实施城区河道整治及疏浚工程,运河两岸交通微循环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得到新提升。
展现活力之美的河
历史上的淮安“因运而兴、因运而盛”,现在的运河依然是助推淮安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之一。
(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